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不褪色的时代丰碑
——读《雷锋精神》
2025年03月03日
字数:1,564
版次:03

刘小兵





  61年前的春天,“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深情地唱响在广袤的中华大地,雷锋的光辉事迹,亦曾写进书本,搬上银幕,感动了无数国人。时至今日,永不褪色的雷锋精神如熠熠的丰碑,高耸在人们的心头,依然绽放着时代的光芒。任仲文的《雷锋精神》,通过一件件鲜活的小故事,提纲挈领地阐发了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
  全书收录了近几年登载在《人民日报》上宣讲雷锋精神的篇章,旨在深入挖掘新时代雷锋典型,帮助广大读者深入领会雷锋精神,当好雷锋传人,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1940年12月,雷锋出生于湖南省一户贫困的农民家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雷锋不仅读上了书,还第一批加入到中国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青年时代,雷锋先在鞍钢工作,因工作积极表现优异,多次获得“红旗手”“劳动模范”“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后来,他应征入伍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的2年零8个月里,他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还多次获评“模范共青团员”“节约标兵”等殊荣。在部队期间,他热爱集体,关心战友,时常把节省下来的钱用来资助受灾群众和家庭困难的战友,并常常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到部队驻地附近为群众做好事。出差时,他一上火车就为旅客端茶送水,打扫卫生,群众由衷地称赞他:“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殉职,年仅22岁。雷锋的模范事迹和高尚思想在军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时至今日,雷锋精神仍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雷锋是时代的楷模。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用一颗闪亮的红心,忠实地践行了爱祖国、爱人民的铮铮誓言。有人曾说他“傻”,可雷锋不仅不恼,反而自豪地说:“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我甘愿当一辈子这样的傻子。”雷锋就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在他22年闪光的人生征程中,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他身上,鲜明地体现了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60多年来,雷锋精神跨越着浩瀚的时空,始终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爱国敬业、奋发图强,热切投身于现代化的建设当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就相续涌现岀一大批勇于奋斗甘于奉献的时代楷模。他们时刻以雷锋为标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成为了新时代人们竞相学习的对象。
  他们中有爱岗敬业、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的郭明义,有把解决居民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毕生事业的社区工作者王兰花,有十年义务照顾拾荒老人的边检站战士赵唐勇,有在偏僻小岛坚守三十三年、用执着奉献解决小岛孩子读书难的乡村教师汪开宽,有组建志愿队伍、每天巡察京郊潮白河河道境况的退休老干部李书田……这些不同时代学雷锋的优秀人物,自觉以雷锋精神为指引,在各自的工作中,首先想到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并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努力践行着“让雷锋精神代代传承”的美好初心。在他们的带动下,各行各业的人们纷纷结合自身的实际,积极投身于学雷锋的历史洪流中,一个个学雷锋见行动的模范集体和奉献团队亦应运而生。从长沙望城茶亭镇逾两万学雷锋志愿者,到辽宁省抚顺市乔安山家庭。从以雷锋为榜样的武汉长江大桥“水上武警”船艇大队,到扎根边疆的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从为困难户送出万份“雷锋饺子”的宁夏义工联合会,再到把平凡的小事坚持做下去的天津医科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越来越多的人们用爱心,用点滴的付出,温暖着大众的心灵,为整个社会凝聚了更多的正能量。多年以来,通过他们持之以恒的努力,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千千万万个“活雷锋”们,正用他们春风化雨般的润泽力量,不断感召和激励着人们,去争做新时代的最美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