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收获满满的“委员走访”
2025年02月24日
字数:1,030
版次:04
吕有强
2025年伊始,一场关于“国宝文物武威汉代医简的保护传承”调研正在甘肃省博物馆内举行,这次调研走访同时也是一次生动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活动。这次活动由省政协委员、兰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韩雪梅召集,邀请甘肃省名老中医张延昌和甘肃省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吕有强参加。
武威汉代医简是1972年武威旱滩坡出土的东汉早期简牍版医籍,记载各科方剂30余首,收录中药100余种,是迄今发现的我国古代最早记载中医药方剂,详细记录病名、病状、制药方法、服药时间及针灸禁忌等内容,对研究和追根溯源秦汉医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去年年底,韩雪梅委员在与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省中医院工作交流中,倾听到一些知名中医专家关于加强武威汉代医简保护传承和研究应用的呼声,他们普遍反映,现在对武威汉代医简的研究是以1975年出版的摹本和黑白照片,清晰度低,医简文字辨识困难,加之缺乏多学科研究和宣传,未能使这一甘肃历史文化瑰宝焕发光彩。
“如果能为武威汉代医简提供数字高清图片,可以帮助各方专家共同精准清晰地辨识出更多方药,将其转化应用于临床实践,这是我们甘肃老中医们多年来的期盼。”甘肃省名中医张延昌动情地说,他年逾七旬,至今仍坚持在省中医院武威汉代医简特色专科门诊坐诊,使用医简古方为患者医治疾病。在省中医院支持下,数十年来他锲而不舍地研究武威汉代医简,发表多本专著,是省内外公认的武威汉代医简研究带头人。
听到这些话语,韩雪梅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先从走访省文物部门入手”,她将自己的想法向所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小组组长、省政协社法委副主任沈兴国作了汇报,并请求协助,随后省政协社法委积极同省文物局、省博物馆负责同志进行协调,获得了他们的极力支持,促成了这次别开生面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活动。
活动中,省博物馆负责同志介绍,“甘肃是简牍之乡,馆藏出土汉简8万余枚。武威汉代医简是国宝文物,其中78枚在本馆馆藏,已完成数字化采集,另有14枚在省简牍博物馆收藏。”当得知博物馆目前就可以提供数字高清图片,张延昌十分激动。了解到张延昌对武威汉代医简的研究应用后,省博物馆负责同志立即邀请他去省博物馆作专题讲座,促进学习交流。韩雪梅委员提议可考虑由省文物局牵头,发挥兰州大学平台优势和省博物馆文创力量,联合武威市、兰州大学、西北师大、甘肃中医药大学等简牍专家,共同举办武威汉代医简数字化的专题展览,并联合申报相关专题研究课题,研发文创产品……
“这次走访收获很大。”韩雪梅深有感触地说,“政协委员只有深入基层一线联系群众,才能获得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