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烫”冬
2025年02月14日
字数:1,198
版次:04
  在寒冷的冬天,人们总是寻找能够温暖身心的东西。在美食上,“烫”无疑是最能代表这个季节的字眼。美食,烫着吃,既适合冬季养生,也是从古到今百姓智慧的体现。
  谈及“烫冬”,不得不提的是火锅。火锅,古称“古董羹”,因为食材投入沸水时发出“咕咚”的声音而命名。南宋福建人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记载“拨霞供”,即兔肉火锅,并作诗云:“浪涌晴江雪,风翻照晚霞”,言其色香味俱全。涮兔肉,属于闽菜系菜品,也是福建崇安传统名菜。其实火锅,是全国性的冬季烫食,麻辣、清汤、番茄、鸳鸯……每一种口味都能找到它的拥趸。南北火锅特色不同,北方苦寒,汤底多重清汤、骨汤,讲究浓郁新鲜,以老北京铜锅、内蒙肥羊火锅为代表。南方湿气重,汤底多重油重辣,味道麻辣醇厚,以四川火锅、重庆火锅为代表。人们喜欢在冬天吃火锅,三五好友围坐一圈,边吃边聊,推杯换盏,嬉笑相迎,不仅暖身体,而且热心肠。老舍在《骆驼祥子》中曾写道:“先去扫扫雪,晌午我请你吃火锅。”
  除了火锅,另一道不可忽视的烫食便是羊肉汤。古语有云:“冬吃羊肉赛人参”,羊肉性温而不燥,有暖胃驱寒的功效,是冬季进补的上佳选择。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肉质鲜嫩,汤汁醇厚,只需撒上一把葱花,便能瞬间唤醒沉睡的味蕾,暖身又暖心。有诗云:“羊汤清香满口,醍醐滴入舌尖。”羊肉汤的做法多样,如萝卜羊肉汤,白萝卜的清甜和羊肉的鲜嫩相得益彰;黄酒羊肉汤,黄酒的加入使得羊肉更加鲜嫩,味道更加醇厚,还有特殊的黄酒香味。北宋诗人苏轼在《次韵子由除日见寄》中写了“陕西有羊羹”,羊羹即羊肉泡馍。各地美食中,有不少特色羊肉汤,如苏州藏书羊肉汤、四川简阳羊肉汤、山东单县羊肉汤、安徽萧县羊肉汤等等。简阳羊肉汤选用的是简阳大耳羊,萧县选用的是萧县白山羊,皆是当地特产。它们口感浓淡不同,味道鲜美迥异。
  还有其他传统的“烫”食在冬季同样受到欢迎。如在江南水乡,一碗细腻滑嫩的豆腐花,撒上葱花、紫菜、虾皮,再淋上一勺滚烫的酱油,简单却不失风味;在陕西,将手工面条在开水中煮熟后捞在碗里,撒上辣椒面、葱花碎等配料,用烧得滚烫的菜油浇上,听着“滋滋”的声音,每一口都是味蕾的极致挑逗;还有遍布大街小巷的麻辣烫,将各种蔬菜、豆制品、肉类穿串其中,沉入滚烫的汤底,片刻之后捞起,蘸上特制的酱料,它以其灵活多变的选材和随性的烹饪方式,成为了都市夜归人的心灵慰藉。
  除了烫肉、烫菜,还有烫酒。“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唐代白居易在《问刘十九》中,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室外雪花纷飞,室内小小的火炉烧得正旺,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冒着绿色的泡沫。此时好友相聚,围炉而坐,把酒言欢,好不惬意。那时的“烫”,是炭火的温度,是酒的醇厚,也是人情的温暖。
  “烫”冬,不仅是一种味觉上的慰藉,更是老百姓的人生哲学。在这个冬天,不妨享受一顿热腾腾的烫食,让美食成为我们共同的语言,让爱与温暖传递在每一个角落。(周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