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我省戈壁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2025年02月12日
字数:1,891
版次:01
省政协常委、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李旺泽反映,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会大食物观科学内涵,立足河西走廊资源优势,坚持向戈壁要耕地、向极限要节水、向科技要产量、向光热要品质,加快探索节水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和智慧农业一体化集成推进的模式,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寒旱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开辟有效路径。2018-2022年底,河西五市新建戈壁农业35万亩,以水肥一体化为主的节水节肥技术应用率达98%以上,戈壁温室单茬亩均用水约400立方米,较大田节水40%以上,节肥30%以上,河西五市15个县区、58个乡镇的20多万农户通过发展蔬菜和相关产业,每年增收20亿元以上。可以说,我省戈壁设施农业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加速期和关键期。
但与此同时,由于戈壁设施农业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人才密集的突出特点,我省戈壁农业发展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投融资难度大。戈壁设施农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生产周期长、一次性投资大、资金回报慢的现代新兴产业,加之在戈壁荒滩上的建设,水电路输送线长、基础设施配套投资大,普通日光温室按照亩投资25万元,1万亩投资高达25亿元,若按照现代智能温室计算,亩投资将在110万元以上,建1万亩投资高达100亿元以上,我省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主体大多数属于起步发展阶段,仅靠自身投资远远解决不了建设费用,资金短缺依然是当前制约戈壁农业建设的最大瓶颈,政府亟需出台投融资一揽子扶持政策。二是缺乏必要的政策保障。由于戈壁设施农业能耗相对较大,相关政策不配套。据测算,一些戈壁设施企业使用的国网供电价为0.50元,年用电量4000万千瓦时,占可变成本的40%,缺乏必要的电价优惠等政策保障,增加了戈壁设施农业企业运营费用。三是科技支撑能力不足。设施农业是集现代农业技术、现代设施装备、现代智能为一体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这也是做好现代设施农业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建议:
一、完善资金项目支持机制,加大园区规划建设力度。首先要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按照规划设计,积极整合各类支农资金,由政府主导建设戈壁设施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在高效节约利用资源的同时,为招商引资搭建平台,也为企业进驻快速投产提供保障。其次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合作社和农户投入为补充”的现代戈壁设施农业多元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设施农业项目资金、国债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和引领作用,财政资金主要用于贷款贴息奖补,引导企业通过直接投资、银行贷款、社会融资等多种方式建设戈壁设施农业,带动合作社和农户积极参与戈壁设施农业建设和老旧设施改造提升。鼓励金融机构根据设施农业特点设立专属金融产品,创新抵押担保融资方式,将设施农业经营主体纳入信贷直通车范围,引导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展设施戈壁农业种植保险,构建涵盖财政补贴基本险、商业险和附加险等设施农业保险产品体系。
二、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体系,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升级,示范带动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企业聚集,支持设施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设施装备制造创新平台等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施设施农业专用品种选育、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示范、营养品质评价等科技项目,强化设施装备轻简化、工程化协同攻关,开展设施农业新能源装备、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加快解决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加强设施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通过人才交流、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推动先进技术应用、高素质农民培育与戈壁设施农业发展紧密结合,为发展戈壁设施农业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不断推动戈壁设施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档升级,同时,进一步在发展过程中完善龙头企业带合作社联农户的利益共享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三、积极争取风光电等新能源支持现代戈壁设施农业协同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新能源企业和现代农业企业融合发展,互惠互利,利用河西戈壁面积大、光能、风能丰富的优势,在戈壁设施农业园区周边或园区内建设光伏(风力)发电厂,配套蓄能装置,直接就地消纳,通过“自给自足、余电上网”,从政策层面保证比农业用电更加优惠的“绿色供电”,为戈壁设施农业发展降本增效。对建设戈壁农业带动合作社、农户增收的新能源企业优先给予光电、风电上网指标,可以有效解决新能源企业投入戈壁设施农业资金可持续的问题,也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风险,促进新能源企业和现代农业企业协同发展,资源高效利用,不仅可以有效消纳新能源,同时也对国家能源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供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但与此同时,由于戈壁设施农业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人才密集的突出特点,我省戈壁农业发展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投融资难度大。戈壁设施农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生产周期长、一次性投资大、资金回报慢的现代新兴产业,加之在戈壁荒滩上的建设,水电路输送线长、基础设施配套投资大,普通日光温室按照亩投资25万元,1万亩投资高达25亿元,若按照现代智能温室计算,亩投资将在110万元以上,建1万亩投资高达100亿元以上,我省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主体大多数属于起步发展阶段,仅靠自身投资远远解决不了建设费用,资金短缺依然是当前制约戈壁农业建设的最大瓶颈,政府亟需出台投融资一揽子扶持政策。二是缺乏必要的政策保障。由于戈壁设施农业能耗相对较大,相关政策不配套。据测算,一些戈壁设施企业使用的国网供电价为0.50元,年用电量4000万千瓦时,占可变成本的40%,缺乏必要的电价优惠等政策保障,增加了戈壁设施农业企业运营费用。三是科技支撑能力不足。设施农业是集现代农业技术、现代设施装备、现代智能为一体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这也是做好现代设施农业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建议:
一、完善资金项目支持机制,加大园区规划建设力度。首先要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按照规划设计,积极整合各类支农资金,由政府主导建设戈壁设施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在高效节约利用资源的同时,为招商引资搭建平台,也为企业进驻快速投产提供保障。其次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合作社和农户投入为补充”的现代戈壁设施农业多元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设施农业项目资金、国债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和引领作用,财政资金主要用于贷款贴息奖补,引导企业通过直接投资、银行贷款、社会融资等多种方式建设戈壁设施农业,带动合作社和农户积极参与戈壁设施农业建设和老旧设施改造提升。鼓励金融机构根据设施农业特点设立专属金融产品,创新抵押担保融资方式,将设施农业经营主体纳入信贷直通车范围,引导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展设施戈壁农业种植保险,构建涵盖财政补贴基本险、商业险和附加险等设施农业保险产品体系。
二、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体系,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升级,示范带动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企业聚集,支持设施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设施装备制造创新平台等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施设施农业专用品种选育、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示范、营养品质评价等科技项目,强化设施装备轻简化、工程化协同攻关,开展设施农业新能源装备、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加快解决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加强设施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通过人才交流、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推动先进技术应用、高素质农民培育与戈壁设施农业发展紧密结合,为发展戈壁设施农业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不断推动戈壁设施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档升级,同时,进一步在发展过程中完善龙头企业带合作社联农户的利益共享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三、积极争取风光电等新能源支持现代戈壁设施农业协同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新能源企业和现代农业企业融合发展,互惠互利,利用河西戈壁面积大、光能、风能丰富的优势,在戈壁设施农业园区周边或园区内建设光伏(风力)发电厂,配套蓄能装置,直接就地消纳,通过“自给自足、余电上网”,从政策层面保证比农业用电更加优惠的“绿色供电”,为戈壁设施农业发展降本增效。对建设戈壁农业带动合作社、农户增收的新能源企业优先给予光电、风电上网指标,可以有效解决新能源企业投入戈壁设施农业资金可持续的问题,也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风险,促进新能源企业和现代农业企业协同发展,资源高效利用,不仅可以有效消纳新能源,同时也对国家能源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供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