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深挖特色微生物资源 以科技赋能荒漠化防治治理
2024年12月11日
字数:932
版次:03

孟宪刚


  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中指出,要强化森林、草原、湿地、土壤、沙漠、冻土等固碳作用,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而强化荒漠土壤的碳汇能力,微生物的作用不可忽视。
  荒漠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藻类,微生物藻类光合速率高、繁殖快、适应环境性强,相当于森林固碳能力的10-50倍,每年固定的二氧化碳占全球二氧化碳固定量的40%以上。此外,微生物藻类还能将氮气转化成铵态氮等有机氮,是地球上唯一能同时通过光合作用固碳和固氮的生物类群。研究表明,微生物生长速度快、固碳能力强,结皮能力强、固沙效果好,代谢效率高、肥力提高快,对于荒漠化防治治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随着我省光伏新能源的快速兴起,我省形成了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的模式。应在原有的模式上增加“微生物固沙”模式,从而使光伏产业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构建出从空中到地表,从宏观到微观的综合立体防治系统,有效推动我省荒漠化治理工作提质增效。为此建议:
  一、加强光伏基地建设。光伏基地项目建设时,建设藻类光合车间作为新能源配套消纳项目,既可以补充治荒工程藻种同时还可以大量固碳固氮,积累碳汇资源,服务我国双碳战略。
   二、支持项目推广应用。加大力度支持我省荒漠功能藻种的筛选挖掘,支持菌藻共生项目在土壤改良中的推广应用。省内高校已有菌藻构建的优秀成果,荒漠化防治与盐碱地改良实验效果显著。
  三、支持新型生物材料推广应用。加大力度支持环境治理的新型生物新材料研发(如改性生物炭、有机高分子材料等)以及在土壤改良中的示范推广应用。生物碳是世界公认的负碳材料,能有效改良荒漠土,但我们目前对改性生物碳土壤治理尤其是荒漠化治理,还处在起步阶段。同时,很多有机高分子保水材料也表现出较好的固沙效果,但并未大面积推广。
   四、支持人工智能应用。大力支持人工智能在荒漠化防治的应用,支持建立荒漠生态产业创新联盟(或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作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然而人工智能与荒漠化治理方面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同时,荒漠化治理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整合现有相关优势科研力量形成创新联盟(重点实验室),把荒漠化治理变成有经济效益的循环产业。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兰州交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