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百年酱园“太和号”记趣
2024年11月18日
字数:1,191
版次:03
王淼
胡壁珊看架势不好,连忙鸣金收兵,把其余门市都撤了,只守正府街老营,并把招牌改为“易乾号”免得打眼。幸好市民对太和号印象太深,虽说减了门市,换了招牌,生意却依然如故。这时,胡壁珊考虑到胡叔樵已长大成人,就征得胡子康的同意,让其子胡叔樵遵从祖训当3年学徒,并在1933年满师后接管了太和号。不久二刘战争结束,刘湘统一了四川,防区撤销,胡叔樵认为世态“清平”,就依旧将招牌恢复为太和号。
谁知,胡叔樵一接过太和号便碰到烫手的事。抗战开始后,国民党政府实行食盐统销。当时,胡叔樵是成都酱园同业公会理事长,每月都得将会员户下月用盐量造表报盐管局审批。盐管局把持审批的科、股长周乃福、邹汝贤、蒋怀柱等照例收包袱不说,还只批一半。这几个被称为“牙齿吃黄了的‘人精’”,下面耳目众多,把全城大一点的酱园的用盐量摸得清清楚楚,你想多报点也不行。酱园没法,就只好到九眼桥码头的黑市场上去买“私盐”。明眼人都知道,所谓私盐不过是官盐私销的把戏而已。一般酱园被卡住了,而胡叔樵倒还稳得起,因为太和号食盐库存常年保持在七、八万斤,故胡家的人说:“就是三年不进盐,太和号照样出酱油。”然而,没想到,这同太和号仍然是大箩筐碰到了翘扁担。
原来盐管局成立了查缉组,由徐城带领一帮人满城查缉私盐。太和号数万斤食盐被当成“私盐”全部封存。胡叔樵连忙央人去找警备司令部谍查大队长蒋诰澄。蒋是同声社社长,吃铁吐火屙秤砣的歪人。蒋满口答应帮忙。但有一条,胡叔樵得加入同声社。蒋是要把肥肉装进自己的罐罐,胡叔樵明知其用心,还是一口应承了。因为埋起脑壳孝敬几个有限的尊神,总比伸起颈项到处让人砍“槽头”合算。果然,胡叔樵花钱在同声社捐了个一步登天的袍哥大爷之后,盐管局再也不敢找他的麻烦了。
胡叔樵有了靠山,却逗发了官瘾,想当市参议员。经过一场“竞选”,胡叔樵连闯三关,花去120两黄金,终于买了顶市参议员的乌纱帽,其父胡子康也当选为成都县参议员。太和号双喜临门,当然大排筵宴,酬宾谢客。而竞选失败的徐仲琳恶气难消,就趁机撰上一联,讥讽胡氏父子:父参议,子参议,父子参议;红酱油,白酱油,红白酱油。
从红白酱油中捞出个父子参议,也真算得是民国年间一椿趣事。
这时的胡叔樵与太和号前两代的主持者不同,他是二房之后,享有主权,而且又相继成了袍哥、参议,自然气度不同。曾在胡石庵手下当过学徒的老伙计说:“胡子康父子忘记一件竹布衫要穿十年的事了。”胡叔樵手头的资产,不连田产,仅太和号也近十五万元。他再也不满足偏安,想利用他的社会关系,搞一个酱园“托拉斯”。于是,他又在棉花街开了一个“益生号”,北大街开了一个“厚生号”,虽说这两处都是合伙经营,但因为他投资过半,实际上完全受他控制。另外,他还筹划在西门和南门再开两处酱园,以太和号为中心,来一个五酱园称霸成都。只是因为濒临解放,人思新政,这个梦才没做成。
凡120年的老号酱园也就寿终了。
(连载四·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