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声“政”交响 “协”手共赴千年约
2024年09月23日
字数:2,528
版次:03
本报记者 张 柳
敦煌,一个只听到名字就能浮现无限遐想的地方。故事与传说,穿越千年依然吟诵。过去与现在,交汇成月牙泉里的一捧水,沉淀为鸣沙山上的一粒沙。
扎根于古老文脉的故事,正在清泉、金沙旁,萌发出新芽。9月21日下午,第七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论坛·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在敦煌拉开帷幕。本次论坛由甘肃省政协和中国人民大学、兰州大学、宁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活动现场高朋满座、嘉宾云集,专家学者们围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主题,进行多维学术研究成果和多元经典转化案例分享,讲述古韵新声的故事。
匠心与创造:古老土
壤蕴新芽初秋的敦煌,沙漠绿洲在季节更迭中展现出别样的风情。站在这里,似乎能看到古老的画面,聆听到遥远的呼唤。承载着古老基因的文物,从博物馆的小天地里迈出,走向了大千世界。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实施“博物馆+”战略,成功孵化出多个优秀项目。其中,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打造的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就是代表之一。“在节目里,我们将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了转化与活化,带领观众在‘一眼千年’的时空联结中,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密码和精神内核。”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二级研究馆员任万平讲述了创新文化传播方式的路径与方法。
踏入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方可触摸文化自信的根脉。
1962年,命运将年轻的何鄂带到敦煌莫高窟。1979年,她只身走了48天,一路采访,一路速写,只愿把生命揉进作品里去。
“我明白了老祖宗留下的千千万万遗产上写满了密码,密码就是‘创造’两个字。”今年,是《黄河母亲》雕塑建成的第38年,甘肃何鄂雕塑院院长何鄂也已88岁,但她依然手握雕塑刀。她说,人生是一滴水,希望我这滴水能融入历史长河,用什么办法去融入呢?就要用最好的雕塑作品。
“我是一个甘肃人,一个纪录片制作人。”甘肃省文联副主席、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珅用镜头记录下河西走廊的壮丽与深邃。谈到《河西走廊》纪录片的拍摄,他说:“创作没有一定之规,守正才能创新,不断创新才能守得住正。”创造,并不只属于宏大的事物。创造自身的命运,亦是可贵的创造。
来自甘肃省静宁县的朱彦军,是2023中国诗词大会的亚军,曾为农民工的他,人生故事里充满了创造命运的耀眼光亮。他说,在辗转几十年的打工生涯中,最重要的家当有两件:一本翻烂的新华字典和数十本密密麻麻的古诗词摘抄笔记。“诗词就是拨动我命运齿轮的贵人,使我由一名浑身汗渍的农民工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而我现在也正在尽一份力,好将一点红炉雪,散作人间照夜灯。”
古韵与新声:奏响国际传播“交响乐”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敦煌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如何持续提升国际传播的影响力?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著名品牌策划人、教授贾云峰认为,国际传播的核心就是用外国人喜欢的方式来讲述中国文化,要让他们感受、体验,接纳、理解,最终在思想上认可。建议围绕西游敦煌、美食敦煌、夜色敦煌、数字敦煌、国际敦煌这五个方面,讲好敦煌文化的IP故事。而“美食”“夜色”等概念,已有成功落地的案例。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陕西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震,以文旅综合项目“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为例,讲到:“我们以盛唐长安历史文化为基石,营造出上元安康踏歌台、花萼相辉楼、红龙仙山等美轮美奂的唐风体验空间,并且集聚了包括以五香饮等为代表的100余种唐风市井小吃,将长安唐风市井街市的氛围予以极致呈现。”
一片甲骨惊天下。为推动甲骨文这一文化IP走向世界,河南国际传播中心推出“了不起的甲骨文”主题国际传播活动。河南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张学文说:“我们通过英文网站、客户端及推特、脸书等海外媒矩阵,累计发布多语种产品1000余条,打造了甲骨文的‘外文素材库’,此外,还积极‘走出去’推介,选派记者走进卢森堡街头,和当地朋友畅聊甲骨文。”
“在吉尔吉斯斯坦,很多关节疼痛患者没有经济能力进行手术治疗,当地岐黄中医学院的中医大夫通过针灸配合按摩推拿,有效治疗了很多关节疾病。”甘肃省政协委员、甘肃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王学军介绍,2013年,甘肃中医药大学成立岐黄中医学院(中医中心),成为首个在海外亮相的中医药机构。截至2024年上半年,甘肃中医药大学开展海外培训近30期,开展中医诊疗义诊5万余人次,搭建起民心相通的中医“健康桥梁”。引擎与动能: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今年是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辽宁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于天敏介绍,近年来辽宁省加快打造红山文化品牌,加强源流、文化谱系及社会发展机制的研究交流。同时,开展考古研究科普工作,推动红山文化主题艺术创作,让红山文化走出深山,走进万家。
城市更新与文化遗产保护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对立面,如何达成和谐统一?甘肃省天水市博物馆原馆长、文博研究馆员李宁民给出了答案:“天水市另辟蹊径,对企业‘出城入园’后的厂址实施城市更新。其中,利用天水长控电器厂旧址修建起天水工业博物馆,这不仅在空间维度保护和利用工业厂房,也是在时间维度对城市记忆的延续。”
武威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往来迁徙、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名城,以武威为中心的凉州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凉州文化是以中华文明为根基,不断吸纳着来自诸多民族的文化营养所形成的多样态文化。我们将凝聚新时代发展的共识,在赓续凉州文脉中积极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甘肃省武威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李宏伟说。
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在甘肃省通渭县,书画已从文人的闲情雅趣进入“寻常百姓家”,发展成全县的事业和产业。通渭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张新社说,近30年,来通渭采风的书画名家超过4000人,全县开办画廊、装裱店400余家,书画市场作品存有量约600万件,年交易约200万件……
而文化文创展示,亦是本次论坛的创新之处,主办方邀请非遗传承人在活动现场展示技艺,并展示了《敦煌通史》《健康敦煌舞》等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成果。此外,甘肃省政协协调省商务厅,编印了汇集全省各地278个拟建文旅项目和招商方向的《2024年甘肃省文旅产业投资机会清单》,持续发挥政协组织人才智力优势,助力我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