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推动健全系统完整科学高效的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开发利用体系
海洋 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原司长、一级巡视员
2024年08月21日
字数:1,846
版次:03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强调指出,“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2019年12月,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指出,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可谓“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就是种业的芯片”。中药材种质资源作为我国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生命力的遗传资源,对于中药材的繁殖和进化至关重要,是中药材保持道地性的物质基础,也是培育中药材优质、高产的物质基础,中药材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于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样,造就了丰富多样的植被类型,孕育了丰富的中药资源。中药材的人工采集、种植和应用历史悠久,是中药资源大省和中药材主产区之一,素有“千年药乡”和“天然药库”之美誉。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资料显示,甘肃省共调查到中药资源3626种,其中含珍稀濒危药用植物126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0种,二级保护植物91种,我国特有植物48种。当归、黄芪、大黄、党参、甘草被誉为道地药材中的“五朵金花”,与板蓝根、柴胡、黄芩、款冬花和枸杞,并称“十大陇药”而驰名中外;特色药材秦艽、红芪、羌活、肉苁蓉、锁阳、祖师麻、兰州百合、苦水玫瑰等久负盛名;大宗药材麻黄、杜仲、桃仁、杏仁、远志、防风、红花、牛蒡、半夏等量大质优;少数民族药和民间药白屈菜、蓝翠雀、铁棒锤、绿绒蒿、湿生扁蕾、独一味、雪莲花、骆驼蓬、老鼠瓜等独具特色。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不断提高,中药材需求量不断增加,加之受全球环境变化和局部生态环境恶化、过度采挖、保护不力和监管缺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自然生态下的中药材种质资源种类与数量显著减少,野生珍稀濒危中药资源蕴藏量急剧减少,多样性骤减;道地药材种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不够;中药材种质创制开发不足,优质种苗缺乏,种植方式单一、人工培育技术落后,优质中药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成为了制约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针对上述问题,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是加快甘肃乃至西北中药材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基础上深化对甘肃中药材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加大珍稀、濒危、特有资源与特色地方品种收集力度,建立甘肃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开展种质资源表型与基因型精与表型准鉴定评价,深度发掘优异种质、优异基因,构建分子指纹图谱库,强化育种创新基础。
  二是建立健全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提升保护能力。开展中药材种质资源登记,构建中药材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推进数字化动态监测、信息化监督管理。在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建立一个长期固定的针对野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监测保护研究站,对濒危药用植物受气候变化响应规律、机理进行长期定点持续监测,加强对羌活、淫羊藿、桃儿七、独一味、独蒜兰等濒危药用植物生态习性、繁殖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的研究,为其人工繁育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构建生态保护长廊,通过人工辅助和生态修复手段,改善和扩大其生存环境。
  三是推进中药材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打造中药材种子种苗良种繁育体系。我国成功进行人工栽培的中药材有300余种,但与其他农作物相比,中药材育种相对落后。建议成立中药材良种选育繁育机构,重点围绕当归、党参、黄(红)芪等道地药材开展新品种选育工作,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种子种苗良种选育、繁育基地。探索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人工驯化栽培,提高驯化苗的繁殖率和存活率。按照道地原则分区建立道地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推动道地和珍稀药用植物向最适宜区集中。支持科研机构、高校与中药企业合作,完善创新技术体系,培育抗病虫害、适应性强、药用成分含量高的中药新品种。
  四是发挥地域区位优势,建设国家中药材制种基地。甘肃省凭借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成熟的育种经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并在蔬菜育种特别是高原夏菜领域以优良品质著称。在此基础上,建议充分利用甘肃省寒旱区生态优势,在定西地区建设以当归、大黄、川贝母等寒生中药资源为主,在河西地区建立以中麻黄、肉苁蓉、乌拉尔甘草等旱生中药资源为主的国家战略性制种基地。
  五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中药材种质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的要求,理顺农业、生态环境、中医药管理等部门的职能定位,形成合力,促进中药材种植资源高质量发展,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人民健康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