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秋,何以立
2024年08月12日
字数:1,356
版次:04

马浩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是用诗来作画的。
  初秋时节,空寂的山,雨收云散,凉风习习,明朗的月光从松枝间漏下来,光影斑驳,潺潺的溪水从石上流过。微风吹着竹林刷刷作响,竹林小径上,走来洗衣服的村女,荷叶无风自摇,那是小舟在荷塘里穿行……
  如此幽境,乃王维的一种心境的外在表现,可以说是主观感受。而节气是由物候来表现的,似乎是大自然无言的陈述。
  立秋节气,我喜欢水中的荷,荷花已凋谢,莲蓬立在碧绿的荷叶间。不知因何,读到王维的“莲动下渔舟”,莫名地联想到水中的菱角。
  秋日,街巷里,便有了叫卖菱角的吆喝声:“老——菱——”深一句,浅一句,在街巷回荡着。
  推门而出,称上两斤回来,坐在阳台上剥食,粉粉的糯,秋阳一般。长天一碧秋如水,秋,让人想到淡泊、沉静,秋味如老菱,慢慢地咀嚼着,滋味悠长。
  菱角,又称水栗、菱实、灵果,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实。很多人以为,菱是生长在南方水乡的,其实不然,黄淮地区的河塘水汪,也有菱角的声影,只是没有南方的普遍。
  记忆中,村里的大汪里种满了菱,挤挤挨挨的,只见碧叶不见水。菱叶浮水互生,聚生于茎端,菱盘呈莲座状,菱角就生长在菱盘上,夏日里开着细碎的白花,晚风一吹,水腥气中透着淡淡的清香。
  放学的时候,我们在偏隅的水汪一角偷摘菱角。悄悄蹲下身,在水中捞起菱盘,急切地瞅着可否有菱角,大的,还是小的,大的摘下了,小的就抛下去,近处的被偷摘光了,就探着手臂向纵深处捞,有时会用小竹竿帮忙。当然,只要看水汪的老翁一声大喝,我们立马就鸟兽散了。
  明代李日华《味水轩日记》记载窃菱之事:“由谢村取余杭道,曲溪浅渚,被水皆菱角,有深浅红及惨碧三色,舟行掬手可取而不设塍堑……奴子康素工掠食,偶命之,甚资咀嚼,平生耻为不义,此其愧心者也。”
  读后,觉得李君实挺有趣的。
  菱角是两角的大菱,皮薄肉饱,白莹莹的菱肉元宝般,脆脆的甜。其实,村外的河道里有的是野菱,无人管无人问,却没有兴趣去摘,也许是没人过问,玩着不刺激,其实更重要的是,野菱角个头小,皮厚且硬,一口下去,肉甜皮涩,涩味大于甜意,影响口感。野菱是四角菱,角硬且尖,一不小心,就会扎破嘴。
  《武陵志》记载,“四角三角曰芰,两角曰菱。”没有想到还有三角的菱角,恕我孤陋,至今尚未见到过。
  秋日采菱,是一件有趣的事。采菱人坐在大木盆中,放手扒拉着菱盘,翻开,采摘,抛下。木盆徐徐前进,后边的水路刚开,又被菱秧合上了,一趟下来,收获满满。采摘过后的菱角汪就开放了,没人看管,可随意打捞,运气好的话,会有不小的收获。说来也怪,兴趣却比以前大减了。
  立秋时节,韭菜开始起薹,开花了。
  漫步韭菜畦田,秋阳暖暖地拂着,翠绿的韭薹顶着白色的花苞,小小的花苞神似出水的菡萏,单看,羞羞涩涩的,给人低眉嗅青梅的感觉,放眼一望,那气势就不同凡响了,万头攒动,更让人觉得奇妙的是,花苞绽放时的劲爆,恰如升空的礼花,花冠上弹出无数细碎的白色小花粒,随微风抖颤着,煞是好看。
  韭花初绽,鲜嫩,采摘下来,老了,花褪籽生,皮青籽黑,咬上去硬硬的,硌牙,影响口感。洗净的韭菜花摊在扁竹筐里晾着,再把已洗好的豇豆、辣椒、黄瓜,或切成段,或切成丝,或切成片,与韭菜花一起加盐等调料掺拌,然后,装入瓷坛中,用草纸封口,制作韭菜花。
  立秋,秋何以立?是那些物候把秋托了起来,微风吹来,微凉,秋便在人心底扎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