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秦淮夜话
2024年06月21日
字数:1,081
版次:04
  初到南京,已是傍晚。夫子庙的灯火渐明,庙宇的轮廓在暮色中若隐若现,香烟缭绕,庄严肃穆的钟鼓声回荡在古老的街巷之间。游客络绎不绝,人们或虔诚祈福,或驻足观望。而我,心中却早已被那不远处的秦淮河所吸引。
  秦淮河,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佳话。要拜谒秦淮河,乘船当然是首选,这样才能领略那别样的江南风情。画舫轻摇,水波荡漾,随着船家的摇橹,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带我回到了那个繁华如梦的朝代。
  月光洒在曲曲折折的河面上,灯火点点影重重,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在夜色中舞动。两岸的灯火倒映在水中,仿佛天上的星辰坠落凡间,与河水交相辉映,美得令人窒息。
  船行河中,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那些文人墨客、公子王孙、商贾士女,都曾在这秦淮河上留下了足印和故事。他们或吟诗作画,或饮酒作乐,或悲歌慷慨,或柔情似水。如今,虽已物是人非,但那份风情、那份韵味,却仍在这河水中流淌。
  船至白鹭洲,一片宁静祥和。洲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仿佛与世隔绝。我站在船头,远望那灯火阑珊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这秦淮河,不仅是一条河,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一个民族的气象。
  次日清晨,我再次来到秦淮河畔。与夜晚不同,白昼的秦淮河是另外一种面貌: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河岸的垂柳迎风摇曳,风从河面吹来,泛着湿润的水气。我沿着河岸漫步,想寻找那些历史的痕迹。
  桃叶渡前,牌坊高耸,“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官宦家族吴敬梓的故居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自幼学习十分勤奋刻苦的吴敬梓,18岁时考中秀才,22岁其父不幸去世,丧事还未办完,不料家族内部因财产分配不均产生矛盾。一气之下,吴敬梓把父亲留给他的所有财产统统变卖,用来救济平民百姓,自己却一贫如洗。33岁时他来到金陵,住在秦淮河畔近20年,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写下了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走过石板小路,我来到秦淮八艳曾经走过的地方。那些风华绝代的女子,她们的故事早已成为佳话。我站在古桥上,望着那悠悠的河水,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岁月如歌,人生如梦,那些曾经的风华绝代,如今都已化为历史的尘埃。
  我还拜访了乌衣巷。这里曾是东晋王、谢两大家族的居住地,如今虽已不见当年的繁华,但那粉墙黛瓦、古色古香的建筑,仍让人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我站在巷口,仿佛能听到那远去的马蹄声和悠扬的琴声,仿佛能看到那些曾经的显贵们在这里把酒言欢、纵情歌舞。
  秦淮之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站在河边,望着远去的河水,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敬畏。这秦淮河,不仅是南京的象征,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更迭,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和昌盛。 (管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