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探寻中华文化脉络再续泱泱大国风采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2024年05月27日
字数:1,455
版次:03
 

王华存 省政协委员,省政府文史馆党组书记、馆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所具备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迭代更新的具体体现。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一、赓续“连续性”,传承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在中华文明演进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从未失去文化和思想阵地。因此,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决定了中华民族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文明延续的大智慧。这是中华民族独具的历史文化资源,更是坚定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厚思想根基。
  二、汇聚“创新性”,推广中国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正如《周易·乾卦·文言》中提到的“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礼记·大学》所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民族历来注重自强不息,革故鼎新。当今中国,正逐步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面貌,只有始终坚持中华民族“守正创新”,坚持“两个结合”的理念,中华文明才能永葆创新的生机活力。
  三、维护“统一性”,践行强国使命。中华文明的统一性是中华民族各群体融合发展的政治保障。中华民族在历次国家动荡、抵御外敌入侵的危难关头,都有各界仁人志士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兴亡四处奔走呼号,精忠报国。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深深烙印入中华民族的每一步历史进程。进入新时代,国家统一已成为中国的核心利益,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因此,中华文明的统一性,是中华民族各群体的思想共识和共同体意识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战略保障。
  四、传承“包容性”,发扬中国智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使她在与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互鉴中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中华文明的包容性,进一步促进我国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精神保障。中华文明也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吸收世界文明优秀成果。因此,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要求我们秉持开放包容精神,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向新的高度。
  五、坚持“和平性”,走向世界大同。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明所孕育的和平、和睦、和谐的价值追求,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也是人类和平发展的维护者。中国政府所提倡的“民心相通”“协和万邦”等发展理念是构建和平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的思想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这与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殖民统治和武力扩张的霸权行径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驳斥了西方中心主义的国强必霸、文明冲突等错误逻辑。因此,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为推动世界和平进步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