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贡献力量
2024年05月27日
字数:1,554
版次:03
张俊豪 省政协委员,西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精髓要义。人民政协作为大团结大联合的政治组织和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平台,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应充分发挥优势和作用,不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甘肃实践向纵深发展,更好助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行试验区。
一是聚焦特殊区位,把准战略定位。甘肃作为民族工作大省,必须把做好民族工作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考量,将其作为甘肃的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基础性事业、生命线工程。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立足特殊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等实际,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不断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更加突出有形有感有效,精准推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甘肃品牌,形成示范推广。
二是聚焦民族特点,凝聚团结力量。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甘肃实践,必须处理好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积极发挥政协参政议政功能,重视在民族地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族群众增进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加强对各民族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的保护和传承,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认同、理性认同。
三是聚焦特色文化,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挖掘甘肃蕴藏的丰富文化资源,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发挥文化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特殊作用,生动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积极探索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重视加强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赋能传统优势文化资源,推动全省文化旅游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数字文化创意内容产业,把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同全域旅游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精心打造一批具有鲜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的特色村寨、文化品牌、博物馆、文化馆、舞台演出作品等,让“老物件”展现“新活力”,让传统文化资源与新场景、新业态创造性结合,催生新的发展增长优势。
四是聚焦教育研究,深化宣传阐释。立足甘肃特色和“一廊一区一带”区位特点,重视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和研究阐释,进一步发挥文化环境的隐性润育作用。积极推进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教育,以中华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在高校开设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华文化导论》等课程,在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中加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建立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鼓励多学科共同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围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史等主题,完善选题定题、申报评审机制。立足涉藏临疆区域特点,聚焦党政关心的重点、政策落实的盲点、民族工作的难点、社会舆论的热点,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一批看问题不掩饰视野宽、提建议站位高有实招的建言成果。
五是聚焦风险防范,守牢安全底线。必须进一步推进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机制建设,提高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能力。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引导和管理,确保意识形态阵地守得住、管得好,树牢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不动摇,不断为巩固我省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良好局面凝聚共识。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和引导,壮大主流舆论,及时“发声亮剑”弘扬正能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采用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切实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最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