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地质情怀
2024年04月29日
字数:1,527
版次:03
刘志宏
1906年,鲁迅与同学顾琅合著出版了《中国矿产志》,这是辛亥革命前第一部全面记述我国矿产资源的专著,附有中国矿产全图一幅,书后有《中国各省矿产一览表》。该书以鲁迅为主导编著而成,并由他誊抄并加以润色。书中写道:“中国矿产,富有既如是。故帝轩辕氏,始采铜于首山,善用地也。唐虞之世,爰铸金银铅铁。逮周而矿制成……降及今兹,亦具矿制。经营者,以官业为多,非人民所敢染指。其偶有民业者,辄干涉诛求,非疲弊不已。改良进步,又何冀焉……目注吾广大富丽之中国,徒茫然尔。无已则询之客,以转语我同人。夫吾所自有之家产,乃必询之客而始能转语我同人也。悲夫。”《中国矿产志》于1906年5月由日本东京并木活版所出版,后又连续出版三次,可见社会影响之大。书中爱国热忱跃然纸上,作者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愿实践着产业救国、奋力改变当时落后局面的强烈愿望。清政府农工商部给予很高评价和认可,通饬各省矿务界、商务界购阅;学部批准其为“国民必读书”和“中学堂参考书”。
鲁迅对地学的研究一方面是出于兴趣,另一方面则是一腔热血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情怀。晚清民初,中国饱受列强欺侮,许多国外探险家打着游历和科学研究的幌子,在中国境内肆意考察,写出调查报告,提供给欧美商会作为的决策参考,为帝国主义在华攫取利益做探路先锋。鲁迅对这种行为有着清醒地认识,他认为这些洋人的国土资源调查是“实涵有无量刚劲善战之军队”,因此“自利氏游历以来,胶州早非我有矣”。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鲁迅呐喊着并疾呼——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可容外族之研究,不容外族之探捡;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觊觎者也。
三
作为文学家、思想家的鲁迅,后来虽不再从事地质矿产相关工作,但其早期地质作品为晚清民初的地质学本土化起到了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应该说,与地质结缘并贯穿了他的一生。在他人生晚年,他仍告诫文学青年:“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
鲁迅在地质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得到了业内学术大家的认可。
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黄汲清评价鲁迅:鲁迅是第一位撰写讲解中国地质文章的学者,《中国地质略论》和《中国矿产志》是中国地质工作史中开天辟地的第一章,是中国地质学史上的开拓性创举。
地质学者殷维翰甚称赞:“如果鲁迅不改行,他一定能像他现在取得的文学成就一样成为地质界泰斗。”
作家叶兆言曾在《陈年旧事》中说:“真正老资格学过矿物的,是鲁迅,还有后来的北京大学老校长马寅初。”
地质学家、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庄寿强则将鲁迅视为中国地质第一人,并提出鲁迅在地质学领域的多个之最:1903年鲁迅发表了中国人所写的第一篇地质论文《中国地质略论》,是我国近代地质学上最早的启蒙性文献;1906年,鲁迅与顾琅合著我国第一部地质专著《中国矿产志》后,又发表史上最早的中文版《中国矿产全图》,这是我国第一张矿产图,标志着中国区域地质、矿产综合研究和地质测图及地质制图工作的开端;1903年,鲁迅第一个从日文翻译并首次使用侏罗纪、白垩纪等地质年代中文名称;鲁迅是第一个使用中文地质、并用中文解释地质一词的中国人;1907年,鲁迅第一个用中文解释化石一词;鲁迅是第一个使用中文猿人一词的中国人……
当鲁迅《中国矿产志》已走进国内地学课堂时,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等人还在日本、比利时、英国等国家学习地质学。这些前行者沿着鲁迅的足迹留洋出海,他们最终成为了这一领域的顶级学者,成为中国地质科学的奠基人。而上世纪初的鲁迅在地质学领域做出的贡献,不仅推动了实业发展,更推动了中国早期地质找矿工作。如今,中国地质找矿工作已取得丰富成果。截至2021年我国已编写《中国矿产地质志》志书187部,全面展示了矿产资源时空分布和成矿规律,为实施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提供基础支撑。 (连载下·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