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从经典中汲取中国精神力量
—— 读《重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南怀瑾先生著述导读》
2024年04月08日
字数:1,684
版次:03
  

钟芳

  《重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南怀瑾先生著述导读》(东方出版社),系恒南书院院长李慈雄整理的南怀瑾文化导读课。全书分为十二个章节,在简要介绍南怀瑾的生平之后,重点就其《论语别裁》《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老子他说》《历史的经验》《药师经的济世观》《话说中庸》《庄子諵譁》《新旧教育的变与惑》等14部重要著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解读,可谓由浅入深,鞭辟入里,为读者阅读南师著述乃至中国文化典籍提供了重要指引和参考。
  1918年,南怀瑾先生出生于温州乐清。得益于父母的良好教育,南怀瑾从小就深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这为他日后研习中华文脉,探究中国文化的长久魅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南怀瑾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多年的人生积淀,总结出许多学习中国文化的心得体会。在他看来,探讨中国文化这一真命题不能陷于空谈,而是要把一个人的生命和精神都深深地融入融入其中。在深入领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后,南怀瑾还特别强调做学问要懂得会应用。他把这一过程形象地称为“内修外用”。意思是说,在增强品德修养的同时,还能努力做到对社会有所贡献。在这本书里,南怀瑾阐释了几千年来东西方文化思想的演变路径,并指出:“未来中华民族的复兴,应建立在重建文化自信之上,整合东西方文化的精华,才能真正找出一条康庄大道。”
  究竟应该如何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南怀瑾提出了一系列自己的认识。他认为,首先应从历史和人文的角度对中国文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即认知到“中国文化是有完整的理论与实证体系的,它尊重所有的圣贤,超越宗教,但是又包含一切学问。”其次,他还认为,中国文化最独特的一点就在于,它不单注重知识的累积,还关涉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既关注个体的成长,也重视社会的和谐发展。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每个人都责无旁贷。既要树立正确的“三观”,也要葆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力求从容自在地对社会有所贡献。总之,历经五千年的风雨淘洗,中国文化如同一条流动的“血脉”,把个人、家国和整个世界都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并由此形成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担当精神;铸就了“和而不同、有容乃大、兼容并蓄”的宽厚品格。南怀瑾进一步指出,重建文化自信,还要认识到“中华文化对国家治理有完整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教训”。
  抚今追昔,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贤就充分认识到“文化育人、文化治国”的重要性,并从人文的角度提出了要从“礼仪廉耻”等方面,强化治国理政、提振民族信心。纵观我们的文明历史,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尽管历经风雨、饱受磨难,但正是因为有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中国文化精神的滋养,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才能不断走向自立自强。南怀瑾由此自豪地说:“所以,思想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灵魂,也只有抓住了灵魂,才能够真正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他进一步升华说,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要用心挖掘我们的文化宝藏,努力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融合创新,以此在重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上,走出一条行稳致远的宽阔道路。
  历史如灯塔,指引人们前行。在本书的《论语别裁》等一系列重要篇章中,南怀瑾还高度评价了孔子、老子、庄子等先贤们在传播中国文化上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称赞他们用睿智深邃的思想深刻阐述了儒家、道家等丰富的学说。孔子的“仁、礼”主张、天下为公的政治韬略、见利思义的义利观、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老子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大巧若拙等系列辩证思维;庄子的逍遥自在、旷达洒脱、物无贵贱、万物平等朴素哲学,不仅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交流互动与有效传播,而且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维系着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
  读书悟道,其义自见。当代中国,在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复兴征程中,文化思想一直是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的根脉之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体系,都浓缩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之中,只要我们善于从名家名典中汲取丰厚的精神给养,就能在思想淬炼中领悟中国文化的精深要义,涵养和丰富精神世界,从而更加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