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郭天康委员:
唱响乡贤“回归之歌” 激活乡村文化振兴活水
2024年03月08日
字数:1,413
版次:02

本报记者王钊 师向东




  扶危助困、调解纠纷、兴学醇俗、教化乡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扎根于传统农耕文明的乡贤文化,在乡村乡土的社会治理和公共事务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奋进新时代,一大批乡村的贤者能人,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战场上作出了积极贡献。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本届全国两会,住甘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甘肃省委会主委郭天康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乡村文化振兴,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农村新乡贤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
  “生于其乡,而众人共称其贤者,是为乡贤。”费孝通先生有言,“乡贤文化就是维系着庞大的中国社会正常运转几千年的基层力量”。郭天康委员说,千百年来,一代代乡村贤达行为示范,孕育了深厚的乡贤文化,并使之成为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贤”被赋予了新的定义。“乡贤”已经成为“乡村传统文化的守望者、新时代的道德模范和一批具有正能量的人物”。“新乡贤是在基层民众广泛认同的基础上,能够为家乡经济文化建设提供各方面有益帮助的社会贤达人士,具有乐于助人、敦睦乡邻、无私奉献等高尚的道德品质。”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要‘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篇。”郭天康委员说,根植于中国乡村的乡贤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资源,是传统文化在乡村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基。在新时代条件下,大力弘扬乡贤文化,积极发挥乡贤的独特作用,不仅有助于深入挖掘和传承传统乡村文化,弥补乡村振兴中人才空心化的缺点,而且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完善基层治理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郭天康委员说,当前,新乡贤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乡贤文化的培育挖掘还不够,一些地方对乡贤文化培育挖掘大多停留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道德和文化的薪火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另一方面,乡贤文化建设人才匮乏,在许多地方,乡贤资源的搜集整理工作,大多由离退休老同志开展,缺少新生力量加入,导致乡贤文化建设进展迟缓。此外,新乡贤的道德引领作用未能充分释放,各地培育的新乡贤多以企业家和经济能人为主,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方面确实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文化和道德的引领作用被弱化,乡贤目前还没有主动地参与到助学、助医、助残、助困、助孤、乡村建设等活动中来,有些被称为乡贤的乡村成功人士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那么,新时代应如何发展新乡贤文化、发挥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郭天康委员认为,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加强对乡贤文化建设的统筹指导。“把乡贤文化建设纳入地方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乡村治理体系,把新乡贤组织嵌入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把农民更紧密组织起来。各级政府要明确责任,为乡贤文化的挖掘、推广提供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探索将乡贤文化建设纳入地方党委政府乡村振兴战略实际考核。”
  “同时,要唱响乡贤‘回归之歌’,传颂好先贤、挖掘好今贤、培育好新贤。”郭天康委员建议,引导在基层设立乡贤馆或者乡村书院,以联通各界、扎根乡村,培育新时代的新乡贤。“比如在村文化礼堂、办公楼、入口等地张贴乡贤榜,开展乡贤文化专题研究,在中小学课堂开设乡贤文化课,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回归家乡、反哺社会的乡情亲情,邀请优秀乡贤代表
  走进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交流互动等方式,大力弘扬乡贤文化,增进乡贤的社会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