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王若愚委员:
解开土壤里的秘密 以专业力量护航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01月25日
字数:1,490
版次:05

本报记者 张 柳




  甘肃独特的地理位置、多样的地形地貌和生态气候,蕴育出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加之种植使用历史悠久,因此享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美誉,这里既是全国重要的药源基地,也是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
  “推进道地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把好中药材的质量关。”省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王若愚说:“中药材病害种类多、防治难度大,一旦遭遇病害,种植户往往会选择化学农药来快速‘治病’,但这样却又引发了农药残留问题,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一方面是病害的威胁导致种植户“颗粒无收”,另一方面是农药的残留动摇着“舌尖上的安全”。面对两难境地,王若愚委员及其团队针对严重危害甘肃道地中药材的常发病害开展系统性研究工作,探索出生物防治方法和产品,研制开发“菌益多”等农业微生物制剂,以专业力量护航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微生物制剂,通俗来讲,就是从植物身上筛选出有益微生物,以自身力量打败病害,这样不仅增加了农作物产量、提高了质量,更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王若愚委员表示,近年来中药材农药残留问题越来越引发社会各方关注,目前,农药化肥滥用已得到一定遏制。但另一个危害中药材种植质效的新问题又浮出水面。而此项问题的发现,还要从一件“怪事”说起……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中药材在种植过程中需要轮作倒茬,比如这块地第一年种当归,第二年就需要换成马铃薯、玉米或其他作物。同一块地上有计划地按顺序轮种不同类型的作物,是为了恢复地力,也是为了解决连作障碍。如果连续在同一土壤上栽培同种作物或近缘作物,则易引起农作物生长发育异常。”王若愚委员介绍完“怪事”发生背景,开始了进一步的讲述。
  “为了更好研究连作障碍形成机理,我们开展了五年连做障碍实验,即同一块地上持续不断种植党参和黄芪。按理来说,由于连作障碍的存在,种植效果会一年比一年差。奇怪的是,不知为什么,第一年的死苗率非常高,甚至前三年的种植成效都很差,可是到了第四、第五年,党参、黄芪却长势很好。这种反常现象让我和团队陷入深思……”
  经过走访种植户、实地调查和深入研究,王若愚委员发现了隐藏在土壤下的真相。“实验田在开启第一年种植前是经过轮作的,农户按照‘玉米—当归—玉米’的顺序交替种植,这块地交到我们手上时,刚刚采收完玉米。在玉米种植期间,农户为了管理方便,大量喷洒除草剂,在土壤中形成残留,而党参黄芪对除草剂非常敏感,由此造成了较高的得病率、死苗率。等过了最初的几年,土壤除草剂含量下降,党参黄芪的种植情况也就好了起来。”
  这场实验后,王若愚委员又走访了许多中药材种植户,发现在轮作期间使用除草剂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除草剂残留而导致的次年中药材死苗率升高现象也大量存在。“除草剂的不规范使用,不仅造成了土壤残留,危害了人体健康,也让种植户损失惨重。许多农户以为地里出现了病害,已经不适宜种植中药材,选择了放弃。我省的中医药产业牵扯面广,拥有百亿级产业链,不能因为一瓶小小的除草剂而动摇中药材大省地位,更不能因此影响到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为此,他建议,有必要在省级层面出台除草剂及其他化肥农药的使用规范,让药剂的使用更加科学、统一、规范化;还应建立无除草剂和无农药种植示范区,起到引领、示范、推广作用。
  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STS项目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8件,获得2023年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回望过往,王若愚委员表示,成绩已是过去,今后将继续致力于道地中药材常发病害研究工作,努力以道地药材生态种植推进我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