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见证明初洮岷历史的邓氏家谱
2024年01月15日
字数:1,429
版次:03

潘硕珍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镇新寨村“新寨庙”庙内横梁题记
  二世祖邓钦(来祥公)所修“新寨庙”庙记,刻于横梁之上。文曰:“大明洪武八年,友德之后邓来
  祥以京师差遣之总兵镇守岷南,屯兵新寨口,为眠用兵缔造始也。同郭有福修新寨庙,神光普照,泽润四方之安祥。大明洪武八年吉日焚香记之大梁。”
  新寨庙,又称铁丝娘娘庙,庙内供奉明初高皇后马氏。

  民国十八年(1929年),邓汉公初步修订了《岷南邓氏宗谱》(手抄本);2003年11月,邓崇等人开始重修邓氏族谱,2021年完成,改名《宁河堂邓氏来祥公房宗谱》(精装本)。
  据该家谱记载:
  一世祖(始祖)邓愈(1337—1377),原名邓友德,字伯颜,泗州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明朝开国名将。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邓友德率所部万余人从盱眙前往滁州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朱元璋赐名邓愈。洪武二年,明太祖立功臣庙于南京市鸡鸣山(别名鸡笼山),论功列祀21人,死者塑其像,生者虚其位。功臣庙正殿供奉岐阳王李文忠、宁河王邓愈、黔宁王沐英、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东瓯王汤和等六王的塑像或牌位。洪武三年(1370年),邓愈跟随徐达、沐英等将领远征甘肃,击败北元军队,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宁国公。
  洪武五年(1372年),宋国公冯胜为了追击元朝残余势力,在兰州城西修建了一座浮桥。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将这座浮桥加长了3里,后世称这座桥为“镇远桥”。洪武十年(1377年)十一月初九日,邓愈病逝于安徽寿春,年四十一,追封为宁河王,谥武顺。邓愈由狄道进攻河州,修筑了宁河(今和政县)县城。和政县建有邓氏家族祠堂宁河堂(堂号取自邓愈的封号宁河王)。邓愈还被供奉为和政县的城隍爷。
  邓愈的后裔分布在安徽、江苏、四川、甘肃、青海等省。邓愈夫人曹氏生子三:邓镇、邓铭、邓镛。汪氏夫人生子三:邓钦、邓铎、邓铨。徐氏夫人生子邓鑑。
  二世祖(开基祖)来祥公(?——1390),本名邓钦,明开国元勋宁河武顺王邓愈第四子,原籍虹县(今安徽泗县)城南龙宿里。洪武三年,太祖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为副将军,分道北征,与扩廓帖木儿(本名王保保)战于车道岘(今定西车道岭)大破扩廓……邓愈邓钦等自临洮进克河州、洮州、岷州、贵德,追扩廓至西黄河,为保证征西大军和辎重通过夏河,在河州建桥一座,人称“邓钦桥”(后演变成邓家桥村落)。洪武六年(1373年),邓钦以甘肃总兵之职镇守洮、岷、河、湟地区。邓钦在洮州、和政、贵德修筑边墙、城池,在岷州南部哈达铺镇修建新寨城堡(简称新寨)、新寨庙、山神庙和邓家水磨(以后在磨坊周围建起了民居,形成了邓家磨村落)。据新寨庙内横梁“题记”记载:“二世祖邓钦(来祥公)所修‘新寨庙’庙记,刻于横梁之上。文曰:“大明洪武八年,友德之后邓来祥以京师差遣之总兵镇守岷南,屯兵新寨口,为岷用兵缔造始也。同郭有福修新寨庙,神光普照,泽润四方之安祥。大明洪武八年吉日焚香记之大梁。新寨庙,又称铁丝娘娘庙,庙内供奉明初高皇后马氏。”洪武八年(1375年),来祥公邓钦与勇略将军郭有福为他们爱戴的马皇后(马秀英)建立祠堂,以后称新寨庙,别称马娘娘庙。马娘娘成了新寨村及邓家磨邓家的家神。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洮州番族叛乱,来祥公带兵征讨,因敌众我寡,战殁于岷州木寨岭,葬于哈达铺新寨沟口。
  来祥公邓钦的后代分布在甘肃宕昌县哈达铺(邓家磨)、庞家乡(楞尕、扎子口)、八力镇(隆家寺),岷县麻子川镇上沟村,临潭县王旗镇磨沟村,和政县邓家庄、石虎家,青海省贵德县河阴镇邓家村和湖南武冈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