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民国初革命报纸《大汉报》的创始人——胡石庵
2024年01月15日
字数:1,396
版次:03

王贞虎


  1911年10月,武昌首义的枪声,结束了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在开创历史新纪元的时候,反封建专制革命的第一张报纸——《大汉报》,应运而生。它的创办人是胡石庵。
  胡石庵(1879—1926),名人杰,别号天石。湖北天门人。早年参加兴中会,后加入同盟会。与詹大悲、何海鸣、孙尧卿等为刎颈之交。1910年,他卖掉全部家产经营印刷业,在汉口歆生路(即今江汉路)开设一间印刷公司,刊行革命书籍。
  首义伊始,武昌城内,百事待举,无暇顾及报刊宣传等工作。而汉口形势,更为纷乱。一天,有两个日本人和一个英国人问胡石庵:“武昌之变,究竟属何等性质?”胡石庵毫不含糊地说:“革命党起义,光复汉族河山,推翻君主,建立民国。”英国人说:“恐怕不一定吧,我们领事馆接到总督瑞澂的照会说:武昌是土匪作乱,奸虏烧杀,抢夺钱财,无恶不作……既是革命党起事,为什么没有明文公告,使中外人士了然呢?”胡石庵回答:“你们不要相信那一套,那是瑞澂的恶意中伤。一两天内,会有革命的机关报在汉口出现的。”
  胡石庵深知,作为舆论工具的报纸,在革命紧要关头的重要性是自不待言的。他决心利用自己拥有印刷工具的有利条件,早日把报纸办出来。回公司后,他召集工人,同大家商量创办报纸的事。此时公司里只有几台破旧的印刷机器。大家马上凑集了一点钱,买回几令纸,胡石庵一个人就自写自编、划版校对,在首义后的第五天(10月15日),革命后的第一张报纸——《大汉报》诞生了。
  在《大汉报》的创刊号上,头版头条就是一篇以“中华民国军政府”的名义,讨伐清朝封建统治者的檄文,而且还刊载了一些新闻和专电如:“黄州巡抚营独立”“荆沙宜昌的驻军宣告独立,并向武汉赴援”“湖南革命军起义占领长沙,援鄂之部队即日可到”“九江独立,敌下游军舰上驶均被截获”等等。三万份创刊号的报纸,被广大群众抢购一空。第二天,胡石庵收到以“大总统孙文”名义,写的一篇《告同胞书》的文稿,这在当时条件下,对稳定大局,扩大影响,鼓舞士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当报纸传到伦敦时,英国人士就认为这篇文告是孙中山先生预作的;大总统的名义也是人民预选的,于是纷纷向当时滞留英国的孙中山先生道贺。后来,汉口军政分府成立,詹大悲从各方面大力支持胡石庵,才使《大汉报》成了一份名正言顺的革命报纸了。
  胡石庵在主持《大汉报》期间,对报纸的各项工作,事必躬亲,经常到前线采访战况,工作极为认真。他在《大汉报》上发表诗文多篇,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他写的哀悼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三烈士的七言绝句:“孝孺舌断血成碧,子胥头悬眼尚睁。革命木成遗恨在,江流呜咽作悲鸣!”读来哀惋沉痛,感人肺腑。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为笼络人心,设立了一个名为稽勋局的机构,对革命有功的人授奖,颁发勋位和嘉禾、文虎等勋章。胡石庵被授予一等嘉禾勋章后,他立即把它退回了“总统府”,并附上一首七言律诗:
  三户亡秦愿已空,战场荒革渍残红。
  郑蛇内外成虚斗,冀马奔腾起大风。
  一雁横飞秋色里,万花齐落鼓声中。
  乾坤正气消磨尽,狗尾羊头亦巨公!
  这首诗对仗工稳,用典贴切,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胡石庵爱憎分明的高尚情操。他不但将它寄给“总统府”,并在《大汉报》上刊发出来。后来黎元洪北上,袁党段芝贵督鄂时,《大汉报》就被查封了,胡石庵也鎯铛入狱。后虽出狱,但因健康大损,终于1926年8月病逝,终年47岁。他的挚友、国民党元老居正,曾为其题赞曰:“公之别号,石可补天;公之才学,大笔如椽!”这是对他战斗一生的最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