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中共创办的第一个党内机关刊物
2023年12月18日
字数:1,587
版次:03

钱国宏


  

《共产党》月刊第一期,现收藏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上个世纪20年代,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先进的革命青年带来了社会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学说。特别是其后中国共产主义者的早期组织在各地相继建立,需要一本向各地共产主义者传播马列、宣传建党学说、介绍十月革命经验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情况的党刊。1920年8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积极开展工作,推动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如何使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党组织从思想上、组织上统一起来,增强凝聚力,从而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无产阶级政党,成为摆在中国早期共产党人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政治背景之下,1920年11月7日,即俄国十月革命三周年纪念之日,由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即后来称之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刊——《共产党》,便应运而生了。月刊由李达任主编,16开本,每期约50页,最初3期由“短言”“正文”和“世界信息”三部分构成,从第4期开始增加了“国内消息”栏目。除了李达,其他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如陈独秀、沈雁冰、施存统等也为之撰稿。月刊的编辑部一直设在李达的寓所,最先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今上海南昌路100弄2号),后来李达搬往上海辅德里625号(今上海成都北路7弄30号),编辑部也随之迁来,设在不到6平方米的一个简陋亭子间里。秘密发行的《共产党》月刊以各种方式分发到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其中,随《新青年》赠送是发行的主要方式。尽管不是公开发行,该刊的最高发行量仍达到5000多份,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必读刊物之一。
  《共产党》月刊作为中国共产党筹建时期的理论机关刊物,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树起了“共产党”的大旗,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治主张,围绕着“为什么建党”“建设什么样的党”“党的任务是什么”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宣传。陈独秀在创刊号中,明确地提出“要想把我们的同胞从奴隶境遇中完全救出,非由生产劳动者全体结合起来,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本国外国一切资本阶级,跟着俄国的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不可。”创刊号刊登了《俄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列宁的演说《俄罗斯的新问题》,作者们用了种种化名:“江春”“胡炎”是李达;“P生”即沈雁冰,由他的笔名“丙生”衍生;“汉”是李汉俊;“CT”是施存统。相对于《新青年》侧重于理论宣传,《共产党》将重点放在了党建上。该刊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分析中国国情,研究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等基本问题,对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作了初步探讨。
  《共产党》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宣传:宣传有关共产党建设的知识,介绍第三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情况、文献资料,特别是俄国共产党的经验和列宁的著作,代表作品有《俄国共产党政府成立三周年纪念》和《将死的第二国际和将兴的第三国际》等文章;论述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党的纲领策略,论证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能够救中国,主张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用革命手段夺取政权,代表作品有《我们为什么主张共产主义》《争取夺权》《我们要怎么样干社会革命》等;向工农兵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报道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
  《共产党》月刊所登载的文章和资料为正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使他们对共产党的纲领、性质、特点、组织原则、组织机构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了大家对共产党的认识,对于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在思想上、组织上完全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组织作用。《共产党》月刊的出版,适应了建党的迫切需要,受到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热烈欢迎,甚至远在海外勤工俭学的学生也将其作为不可或缺的读物。尽管月刊存在时间不长,但它对党建工作,对传播马列主义的建党学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毛泽东高度赞扬月刊“颇不愧‘旗帜鲜明’四字”。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随着中国共产党诞生,《共产党》月刊于1921年7月出版了第6期后停刊,完成了其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