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悟“第二个结合” 在更高起点上谱写文化强省建设新篇章
2023年10月18日
字数:1,681
版次:03
周均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力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对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等具有重大意义。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弘扬和创新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其中特别阐述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二个结合”,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结合”的科学内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命题和重要论断。此后,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上分别对“两个结合”做了深入阐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从文化史的角度考量,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分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有着各自的特质与属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实际上是一种中国文化的选择过程,它既要植根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土壤,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又要超越中国旧有文化的局限,舍弃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陈旧、过时的因素。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前提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下对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结合”的实践路径。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既往历史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之精华,但其重大价值不能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资源的当代价值。另一方面,需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行创造性发展。“创造性”发展首先体现在遵循文化建设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与实践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形式以及表达手段等进行丰富、拓展和创新,不断增强其塑造力和感召力。“创造性”发展其次体现在要建立良好的文化传承生态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并推动其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将其转化为现实力量,更好发挥其时代价值。
三、深刻认识“第二个结合”,紧扣文化强省大局,贡献政协力量。首先,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激活、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有序推进、行稳致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新的起点上,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激活优秀传统文化,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论述,高质量推动甘肃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甘肃优秀传统文化。其次,甘肃是各民族共创中华文化的省区。其中,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根文化的本源,武威的铜奔马是中华农牧文化结合的典范,武威吐谷浑王族墓和凉州会议说明甘肃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范区域。研究与传承上述历史文化、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是当前的重要时代课题,对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最后,应认清人民政协和政协委员在文化强省中的责任和使命,最大限度把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靶向文化强省建设,立足于甘肃历史文化资源,重点研究和提炼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贯通和内在契合之处,并以之为着力点和切入口,推动两者之间互促共进的有机性结合。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张掖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