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2023年10月11日
字数:1,292
版次:03

童文婷


  近年来,省政协机关通过举办主题教育读书班、政协理论大讲堂等形式,营造了人人爱读书、人人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紧迫感促使我不断在书本中汲取新鲜营养。下面与大家分享我读作家顾春芳根据“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先生口述整理的《我心归处是敦煌》。
  “夜色袭来,四周愈发安静,随风传来叮叮当当似有若无的铃声,仿佛游走在变幻莫测的梦境。天地辽阔,满天星斗闪耀,更显人类渺小,远处是人际罕至的荒野和山脉,那种无边无际的寂寥感就那般覆盖下来,罩住了一切,挥之不去。”
  在读到这一段时,我眼前只剩下了大西北的壮阔和苍茫,仿佛看见一位柔弱的女性,正站在莫高窟前凝望······眺望······守望······
  这份纯粹的信仰,让人动容······
  在黄沙飞扬、缺水少电、物资匮乏、交通不便的条件下,樊锦诗从青春少女,到为人妻,为人母,再到耄耋之年,她的脚印留在了宕泉河西岸的洞窟里,用毕生的精力从事着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这其中,也有过动摇,有过徘徊,但是,却没有后悔!她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敦煌的流沙和千佛洞,不为繁华易匠心,不舍初心得始终,坚守大漠,终究铸就“成林敢锁狂沙舞,独木能将傲骨扬”的铮铮风骨。
  甘于奉献,锤炼出“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坚定意志。当年莫高窟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可以想象,但她却集聚了一批批想干事、能干事、善干事的优秀人才深耕于此,如胡杨立定于沙海,用毅力诠释“守一不移”的人生。
  勇于担当,恪守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铿锵誓言。面对文物流失、石窟遭毁的境况,她毅然扛起重担,通过建立研究院、修复壁画石窟、推行保护制度等举措,让敦煌瑰宝重焕光彩。
  开拓进取,激荡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壮志豪情。随着游客的增多,岁月的风化,莫高窟在无形中遭到破坏。为保护莫高窟,她探索创立“数字敦煌”,只为让莫高窟“容颜永驻”,积极推动保护研究的国际合作,造就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文化盛景。
  这种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从本质上来讲,是对文化的酷爱、对事业的热爱、对祖国的挚爱。
  山河大美,美不过璀璨的生命,日月流光,掩不住无悔的深情。当一个人,将毕生都献给钟爱的事业,而这事业又连接着五千年的星河时,她的美就已超越世间任何一种姿态,透着大地的吟唱,时空的回响。
  我景仰这种“择一事、终一生”的人,更仰慕这种用生命去执着追求与无悔的热爱。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热爱的表达从来不是空泛的,它凝结着无言的深情,照亮着难熬的时光。把热爱的事情做到极致,便有了非同一般的价值。一段时间以来,“最美”成为互联网上的热词。我觉得,她是“最美”的人!
  新时代新征程,全省上下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崭新篇章。作为政协人责任重大,作为政协文化文史委的人使命光荣,需要我们每名政协人拿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省之要者”“业之重者”,投入对本职岗位的热爱之情,将小我融入大我,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才能在平淡中见奇、寻常中出彩,在新时代的大舞台上绽放个人梦想!
  (作者系省政协文化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一级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