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找寻青春答案
2023年10月11日
字数:1,316
版次:03

孟庆丽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原汁原味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记录了一位大国领袖成长历程的重要阶段。在这部提升人生品格、锤炼思想觉悟的生动范本中,青年习近平以亲身经历为我们解码榜样力量,写下青春答案。
  要把培育党性作为人生的必修课,在胸怀理想中坚定信念。在梁家河,青年习近平心系群众,村里缺地缺粮食,他就带领群众打坝修梯田;村里缺水,他就带领群众挖深水井;不到两年的时间,他给村里办沼气、办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从“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的每一个行动和决策中,我读懂了习近平总书记“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的博大情怀,也认识到他在青年时期的选择与担当正是共产党员奉献祖国、服务人民的精神信仰,正是一名共产党员终生必修的党性修养。当代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要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常修常炼,常悟常进;要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所向”,把坚定的理想信念植入心灵、融入岗位、嵌入实践,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价值追求。
  要把坚持读书作为成长的必行事,在孜孜不倦中增长才干。酷爱读书,是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后,对习近平总书记最深刻的印象。青年习近平到陕北插队,只带了两个行李箱,里面装的全是书;“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而且一直坚持,广泛涉猎了历史、政治、哲学、文学、外交、传统文化等领域的大量书籍。从梁家河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读书已成为总书记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和一种精神追求。从基层一线遴选到政协机关工作以后,我不时会感到“知识恐慌”“本领恐慌”,是总书记勤奋好学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不断精研业务,不断积淀底蕴,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精神世界,在坚持学习中锻造“硬核能力”,在勤勉思考中提升“人生厚度”。
  要把吃苦奋斗作为前进的必经路,在勇于担当中锤炼本领。七年知青岁月里,习近平总书记经历了“扁担把他的肩膀磨得一层一层掉皮、出血”到“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就不怕扁担磨了”的高强度劳动,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等难关,他努力克服各种困难,锤炼了坚强意志和毅力。虽然当代青年不会再有上山下乡的那种历练,也很少会有吃不饱肚子的担忧,但在工作中同样会碰到“苦”的环境、尝到“苦”的滋味。研究室工作枯燥繁重,与文字为伴,与孤独为舞,更需要发扬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的精神,在一次次精雕细琢的打磨中,在一篇篇用心起草的文稿中,不问西东,磨砺自我,领会苦难催人成长的朴素道理,收获苦尽甘来的幸福喜悦、打牢成长成才的坚实根基。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从一个懵懂迷茫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沉稳自信、奋发有为的青年,他在田间地头的一锄一犁、窑洞庭前的一言一行,构成了当代中国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我们当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榜样,树立起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让奋斗成为青春最动人的底色,在人民政协奋进新征程中绽放青春风采、成就精彩人生。
  (作者系省政协研究室综合处三级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