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提出的首创性意义
2023年09月11日
字数:3,387
版次:10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全面深入地阐述了“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充满理论的深度和学术的厚度。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首创性意义,充分把握“第二个结合”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原理和根本标志的重要意义,将“第二个结合”真正贯彻落实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
一、“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首创性论述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地宣示:
“我们一直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我们又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重述了2021年3月24日在福建朱熹园第一次正式提出“第二个结合”时的一段论述,他说: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
这段讲话充分说明“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首创性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概括了“第二个结合”达到的一系列“新高度”,“第二个结合”达到的“新高度”,是新时代达到的“新高度”,这个新高度是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新时代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形成的新认识,是新时代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达到的新高度,是新时代对于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形成的新自觉。因此,“第二个结合”是新时代的产物,“第二个结合”深刻体现了新时代自信自强的时代精神,“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首创。
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第二个结合”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根本性标志。正如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一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正是在“第一个结合”基础上实现的“第二个结合”的科学产物。在7·26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已经充分说明,“两个结合”是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途径,准确地说,是“第一个结合”基础上的“第二个结合”,是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途径,也可以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内在机理,或者说“第二个结合”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原理。
“第一个结合”当然也是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但如果没有“第二个结合”就不会有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创新。如何理解两个结合之间的关系,是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如何实现理论创新的关键,也是把握创新理论的创新内涵的关键。
二、“两个结合”之间的关系与“第二个结合”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
关键在于“两个结合”,在于“两个结合”的结合对象:实际和文化,是由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合对象赋予了中国特色。中国具体实际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需要适应的国情条件,国情是客观现实,理论要想发挥作用必须面对客观现实,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但理论若要真正理解现实、真正把握实际,必须理解现实的来历,把握实际的根源。因此,对国情的认识,离不开对陶冶实际和塑造现实的文化乃至文明的认识和把握。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文明或文化是更深刻最深厚的实际,实际则是文明或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和更现实的结果。中华文明为中国具体实际提供了历史根据和文化内涵。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必然进一步要求与文明或文化更深入地结合。相应地,与文化或文明相结合,也必然意味着与文明或文化的表现和结果相结合。这说明,在“第二个结合”中必然包含着对“第一个结合”的要求。如果说“第一个结合”中的实际是自在的实际,那么“第二个结合”里的文化或文明则是对实际的自觉。坚持“第二个结合”必然同时意味着坚持了“第一个结合”,但只提坚持“第一个结合”,并不必然意味着对“第二个结合”的坚持。从“第一个结合”到“第二个结合”是对实际的认识和把握从自在走向自觉的进步。因此,我们不能说“第二个结合”蕴含在“第一个结合”里,而只能说“第一个结合”蕴含在“第二个结合”里。“第一个结合”与“第二个结合”不是领域之间的并列或叠加的关系,而是在同一领域中进行着的加上后的升华,是综合创新,是辩证创造。
从“两个结合”提出的不同时代背景和问题意识中,我们也可以深入理解“两个结合”之间的关系。“第一个结合”的核心关切是解决马克思主义如何适应中国国情,如何避免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认识,如何从中国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第二个结合”的核心关切则是如何在中国大地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再创造,如何实现真正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时代精神。
“两个结合”的总体目标和总体事业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个结合”完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任务,“第二个结合”则要更进一步,把实现文明的全面复兴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标志。两个结合之间是完成时代任务的递进关系,前者为后者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后者则是对共同目标的充分实现和进一步完成。“两个结合”是同一个完整事业不断深入的两个阶段。
“第一个结合”里也涉及到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内容,但这些内容更多地着眼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更多地具有资治通鉴的意义,侧重于历史文化对于理解和认识国情的意义,同时也更侧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批判性传统;“第二个结合”里的历史和文化,则具有一种宏阔的文明意识和深远的历史意识,更加侧重于文明的总体性意义,更加侧重于文明所陶冶的“国性”的含义。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就是文明所陶冶的“国性”的具体内涵。“第二个结合”在“第一个结合”的实事求是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创造出了新文明观和大历史观。
三、“第二个结合”创造了新时代的伟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指示我们,“第二个结合”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开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就是让马克思主义在具有中国形式、中国形态之后,更具有了中国文化生命。“第二个结合”创造的时代成果之一,就是创立了具有中国文化生命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具有中国文化生命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习近平总书记说:“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中华文明别开生面,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让中华文明别开生面,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发展出了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第二个结合”创造的时代成果之一,就是让中华文明成为现代的,发展出了中华文明现代形态,创造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经由“第二个结合”,创造出一个新的文化生命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两大成果,一个是理论成果,一个是实践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就是推动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的指导思想,就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就是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理论来源。如果说“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根本途径,那么“第二个结合”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发展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的根本途径。
这两个伟大成果都是经由“第二个结合”创造出来,“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地位是由这两个成果所赋予的。“第二个结合”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明的相互成就创造出的两大成果,共同构成了指引中国未来道路、理论、制度创新的根本遵循。
一、“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首创性论述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地宣示:
“我们一直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我们又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重述了2021年3月24日在福建朱熹园第一次正式提出“第二个结合”时的一段论述,他说: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
这段讲话充分说明“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首创性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概括了“第二个结合”达到的一系列“新高度”,“第二个结合”达到的“新高度”,是新时代达到的“新高度”,这个新高度是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新时代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形成的新认识,是新时代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达到的新高度,是新时代对于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形成的新自觉。因此,“第二个结合”是新时代的产物,“第二个结合”深刻体现了新时代自信自强的时代精神,“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首创。
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第二个结合”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根本性标志。正如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一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正是在“第一个结合”基础上实现的“第二个结合”的科学产物。在7·26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已经充分说明,“两个结合”是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途径,准确地说,是“第一个结合”基础上的“第二个结合”,是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途径,也可以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内在机理,或者说“第二个结合”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原理。
“第一个结合”当然也是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但如果没有“第二个结合”就不会有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创新。如何理解两个结合之间的关系,是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如何实现理论创新的关键,也是把握创新理论的创新内涵的关键。
二、“两个结合”之间的关系与“第二个结合”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
关键在于“两个结合”,在于“两个结合”的结合对象:实际和文化,是由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合对象赋予了中国特色。中国具体实际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需要适应的国情条件,国情是客观现实,理论要想发挥作用必须面对客观现实,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但理论若要真正理解现实、真正把握实际,必须理解现实的来历,把握实际的根源。因此,对国情的认识,离不开对陶冶实际和塑造现实的文化乃至文明的认识和把握。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文明或文化是更深刻最深厚的实际,实际则是文明或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和更现实的结果。中华文明为中国具体实际提供了历史根据和文化内涵。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必然进一步要求与文明或文化更深入地结合。相应地,与文化或文明相结合,也必然意味着与文明或文化的表现和结果相结合。这说明,在“第二个结合”中必然包含着对“第一个结合”的要求。如果说“第一个结合”中的实际是自在的实际,那么“第二个结合”里的文化或文明则是对实际的自觉。坚持“第二个结合”必然同时意味着坚持了“第一个结合”,但只提坚持“第一个结合”,并不必然意味着对“第二个结合”的坚持。从“第一个结合”到“第二个结合”是对实际的认识和把握从自在走向自觉的进步。因此,我们不能说“第二个结合”蕴含在“第一个结合”里,而只能说“第一个结合”蕴含在“第二个结合”里。“第一个结合”与“第二个结合”不是领域之间的并列或叠加的关系,而是在同一领域中进行着的加上后的升华,是综合创新,是辩证创造。
从“两个结合”提出的不同时代背景和问题意识中,我们也可以深入理解“两个结合”之间的关系。“第一个结合”的核心关切是解决马克思主义如何适应中国国情,如何避免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认识,如何从中国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第二个结合”的核心关切则是如何在中国大地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再创造,如何实现真正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时代精神。
“两个结合”的总体目标和总体事业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个结合”完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任务,“第二个结合”则要更进一步,把实现文明的全面复兴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标志。两个结合之间是完成时代任务的递进关系,前者为后者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后者则是对共同目标的充分实现和进一步完成。“两个结合”是同一个完整事业不断深入的两个阶段。
“第一个结合”里也涉及到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内容,但这些内容更多地着眼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更多地具有资治通鉴的意义,侧重于历史文化对于理解和认识国情的意义,同时也更侧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批判性传统;“第二个结合”里的历史和文化,则具有一种宏阔的文明意识和深远的历史意识,更加侧重于文明的总体性意义,更加侧重于文明所陶冶的“国性”的含义。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就是文明所陶冶的“国性”的具体内涵。“第二个结合”在“第一个结合”的实事求是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创造出了新文明观和大历史观。
三、“第二个结合”创造了新时代的伟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指示我们,“第二个结合”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开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就是让马克思主义在具有中国形式、中国形态之后,更具有了中国文化生命。“第二个结合”创造的时代成果之一,就是创立了具有中国文化生命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具有中国文化生命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习近平总书记说:“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中华文明别开生面,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让中华文明别开生面,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发展出了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第二个结合”创造的时代成果之一,就是让中华文明成为现代的,发展出了中华文明现代形态,创造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经由“第二个结合”,创造出一个新的文化生命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两大成果,一个是理论成果,一个是实践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就是推动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的指导思想,就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就是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理论来源。如果说“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根本途径,那么“第二个结合”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发展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的根本途径。
这两个伟大成果都是经由“第二个结合”创造出来,“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地位是由这两个成果所赋予的。“第二个结合”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明的相互成就创造出的两大成果,共同构成了指引中国未来道路、理论、制度创新的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