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深化古籍保护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3年09月11日
字数:3,599
版次:07
清代诗人雷起瀛有诗云:“昔年常记万军屯,传说阳关与玉门。此日敦煌寻旧迹,唐碑汉碣许同伦。”用这首诗来描述我参加这次论坛的心情十分贴切。非常高兴在历史底蕴雄浑厚重、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宝库——敦煌莫高窟,和各位同仁一起探讨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个话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国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以“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为宗旨,承担着全面搜集、妥善保护、系统整理、转化利用古籍资源的重任。国家图书馆始终积极开展古籍保护传承事业,开拓创新,努力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中作出新的贡献。
一、接力奋进,开展敦煌西域文献整理研究
国家图书馆是敦煌文献四大收藏机构之一,以写卷长度计,馆藏量位居世界首位。1910年敦煌文献入馆以来,几代国图人坚持不懈地从事敦煌文献整理、研究、保护、修复、数字化、文化推广等工作。110年间,国图编纂的馆藏敦煌文献目录八部,其中最新、最详细全面的,是2016年出版的《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总目录·馆藏目录卷》。国图还在2012年完成146册的大型图录《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公布了全部馆藏敦煌文献的图版。
国图极其珍视馆藏敦煌文献,上世纪九十年代,经广泛调研、严密论证,提出了一套理念先进、便于操作的修复方案,以之为指导大规模开展修复工作,使得大量严重残损敦煌文献的生命得以延续。由此提炼总结出的修复原则,也成为古籍修复行业的基本准则,深刻影响了行业发展。
国图多次举办敦煌文献展览,如2014年国家典籍博物馆开馆时举办了“敦煌遗书”专题展,2023年2月到6月举行的“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中专设“敦煌遗书”展厅,让学者和公众可以观摩欣赏敦煌文献的原貌。
国图积极参与敦煌文献数字化国际合作。从2001年开始,我馆与英国不列颠图书馆开展国际敦煌项目(IDP)合作,数字化馆藏敦煌遗书并在IDP数据库中发布文献图像。截至目前,我馆发布的敦煌文献图像已达23万余幅,占IDP数据库发布图像总量的三分之一,在各合作机构中居于首位。
2005年以来,国图分七批征集入藏出自和田等地的西域文献,编为820号,建立了西域文献专藏。这些文献涵盖汉、藏、于阗、粟特等九种文字,时间跨度从4世纪到10世纪。文献入馆时大多状况不佳。国图组织修复专家与文献专家合作,开展专项修复。同时与学者深入合作,开展西域文献整理研究,已出版《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献》的“梵文、佉卢文卷”“于阗语卷(一)”“藏文卷”,“汉文卷”也即将于年内出版,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引起广泛关注。
二、以丝绸之路建设为引领,广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国图于2018年5月以古丝绸之路为切入点,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并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图书馆机构的大力支持。截至2023年7月,联盟现有成员机构41家,其中国内机构4家,国际机构37家。联盟自成立以来,通过举办专业学术论坛、馆员研修班等活动,积极探索在联盟框架下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图书馆之间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和定期交流机制。同时,联盟着力打造“丝绸之路数字图书馆”,为联盟成员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数字图书馆交流与合作以及成员信息咨询发布及展示提供交流平台。
2017年7月6日,国图在天津倡议成立金砖国家图书馆联盟,邀请各国代表签署《金砖国家图书馆联盟成立意向书》,议定国图联合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的国家图书馆轮流举办金砖国家图书馆联盟会议。会后,各国分别选定该国国家图书馆作为联盟成员在未来组织并参与联盟活动。目前,联盟举办了四次会议,达成《金砖国家图书馆联盟成立意向书》、《金砖国家图书馆联盟合作意向声明》两份书面协议文件。历次会议中,中国国家图书馆代表多次介绍和推广我馆古籍保护和数字化情况。其中,俄罗斯、印度、南非等国国家图书馆分别介绍该馆在古籍保护领域的发展并希望与我馆开展相关合作。
三、着力开展古籍保护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2007年国家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由我馆牵头组织实施,联合全国各级各类古籍存藏机构,深入推进古籍保护修复、挖掘阐释和传播利用等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全国古籍资源分布和保存状况基本摸清。全国古籍普查完成270余万部另1.8万函,30个省份基本完成汉文古籍普查工作,2861家单位完成古籍普查登记工作。
国家级、省级珍贵古籍保护状况显著改善。国务院批准公布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13026部珍贵古籍和203家单位入选。全国1000余家古籍收藏单位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库房条件,使2000万册件古籍得到良好保护。
古籍修复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依托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以点带面重点推进古籍修复工作,古籍修复总量超过385万叶。建设古籍保护科技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推动纸张脱酸保护等多项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
一批古籍影印出版成果影响重大。《中华再造善本》《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中华医藏》等项目取得成就,各收藏单位的古籍普查等级目录、图录、影印丛书、整理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地方典籍丛书编纂出版蓬勃发展。
古籍数字化成就喜人。“中华古籍资源库”发布甲骨、敦煌、古籍、少数民族古籍、舆图、碑刻、老照片、年画等古籍特藏超过10.2万部3000多万叶。还联合全国39家单位发布古籍数字资源2.8万部。
海外古籍调查与合作成效显著。推进海外中华古籍调查暨数字化合作项目,推进日本、韩国藏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哈佛燕京图书馆、法藏敦煌文献、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日本永清文库等一批海外珍贵古籍以数字化形式回归,《永乐大典》“湖”字册、日本永青文库汉籍实现实体回归。
古籍保护人才队伍规模和专业素质整体提升。探索建立培训基地、高等院校、传习所“三位一体”的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全国30多所中高等院校建立古籍保护专业,12家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1家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3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累计举办各类古籍保护培训班600余期,培训学员超过2万人次。古籍修复专业人员从不足百人增至千人。
古籍保护标准体系日臻完善。组织制定《汉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级》《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定级》《图书冷冻杀虫技术规程》等古籍保护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7部,推动古籍保护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古籍活化利用成为新时代娇子。在国家图书馆建立了“国家典籍博物馆”。国图联合全国古籍收藏单位举办“中华传统晒书大会”《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建立“中华经典传习所”,开展丰富多彩的讲座、展览、培训、教育、活动等,参与《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古韵新春》《国宝大会》等社会媒体的众多专题节目。
四、未来工作设想
首先,继续着力开展敦煌文献整理出版与揭示发布工作。近年来,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规划实施《永乐大典》、敦煌文献系统性保护整理研究出版工程,馆藏敦煌文献彩版图录的编辑出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目前,彩版图录已经进入出版流程,预计今年将出版30册。未来我们还将加快推进这个项目,为学界奉献一套全面展现敦煌文献细节的精品,推动敦煌文献研究的深入发展。
其次,在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方面,中国国家图书馆及相关机构可利用“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金砖国家图书馆联盟”等平台,着重与该地区图书馆开展中外古籍的数字化等领域合作。
其三,以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建设为先导,推进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开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路径。2020年以来,我馆发起实施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的要求,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以古籍为先导。我们将联动全国古籍收藏单位,汇集全国各馆收藏的古籍,构建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这项工作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中。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与以往的古籍数据库,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古籍文献的细粒度标引与关联揭示,即应用语义网、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智能标引、深度知识挖掘、语义组织,构建网络知识图谱,提供更加精准多元的知识发现服务。
这方面我们已经开展了一些试验性的项目。比如,与北京大学、字节跳动等合作开发《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生动展现《永乐大典》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及其流传历程;合作构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广阔地域分布和繁杂人物关系形成系统的知识图谱。
随着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推进,我们还将对包括古籍在内的各类数字资源进行统一揭示和集成管理,并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文化体验。
我们期盼与各机构进一步加强合作,策划实施一批成规模、接地气、有影响、受欢迎的古籍整理研究与活化利用项目。我们也期盼社会各界关注古籍资源,善用古籍资源,和我们共同努力,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推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