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弘扬敦煌文化
2023年09月11日
字数:2,912
版次:02
一、多维视域中的敦煌文化
一是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看,敦煌文化是希腊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交汇的产物。国学大师季羡林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敦煌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前国际交往的通都要邑,蕴涵着古代印度文明、希腊文明、波斯文明和中亚地区诸多民族的文化元素,多元文明的荟萃交融在敦煌石窟和敦煌文献中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是从中国文化史的角度看,敦煌文化是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完美融汇的典范。敦煌文化是以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为主脉的,同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佛教在古代敦煌宗教文化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同时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以它所特有的思想方法存在于古代敦煌。另外,其他一些外来宗教也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圈内畅行其道。敦煌文化的这一特色显现出不同文化价值体系的共存共处。
三是从敦煌文化的构成看,敦煌文化是农耕文化、商业文化、游牧文化的结晶体。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要冲,不同文化在这里分界、交融,这里是防御西域游牧民族的军事堡垒,也是汉民族农耕生活的西界,更是各地区各民族进行商贸往来、互通有无的大都会。通过它不仅可以明晰华夏农耕圈和西域游牧圈的界线,更能体现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商业文化三者的接触、交流、互通,敦煌成为不同文化的分水岭和交汇点。
四是从敦煌文化创造主体来看,敦煌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产物。古代敦煌多民族杂居,长期存在着吐蕃、回鹘、党项等少数民族政权,汉民族与周边各民族相互交往,共同造就了敦煌文化多元化、多样性、多民族并存的显著特点。在敦煌文献中除保存大量汉文文献外,还留存数量可观的非汉语文献,这充分体现出敦煌文化的创造主体除汉民族外,还有少数民族。多民族多宗教的共处和交流,展示出敦煌文化的自信、自由、开放和包容并蓄。
二、敦煌文化产生的条件和基础
一是政治经济条件。“张骞凿空”为汉王朝开辟通往西域、中亚的通道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汉武帝打败匈奴,设立“河西四郡”,“列四郡、据两关”,将河西地区归入汉朝版图后,为进一步开发河西、保护中西交通,在河西地区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敦煌逐渐成为丝绸之路中国境内交通的咽喉枢纽,多元文化的荟萃之地。作为丝绸之路的“咽喉”,敦煌成为东西方政治交流、商贸往来的中心和中转站,被称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不论是丝绸之路的东段、中段、西段,其走向如何变化,敦煌都是唯一不变的吐纳口,都是东西方商贸往来、文明交汇的枢纽。历经魏晋南北朝,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至隋唐时期达到鼎盛。
二是人文社会基础。我国自汉以来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敦煌文化始终以中华传统文明为根基,不断吸纳着来自其他地域和民族的文明成果。它是各民族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和交流融合的产物,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建立和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集中体现。敦煌文化始终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主脉下,闪耀着古代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的璀璨光芒,体现着文化的多元一体性,成为举世瞩目、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敦煌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更是中西文化交流荟萃的结晶,体现着多元文明和平交流、平等对话、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优良传统,展现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文化精神与文化胸怀。
三、传承弘扬敦煌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敦煌文化,是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和交流融合的优秀成果,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集中体现,是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典型范例,是甘肃推动实现文旅强省的有力抓手。
一是传承弘扬敦煌文化,不断推进“两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考察时强调:“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各民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果。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表明,当前我们在传承和弘扬敦煌文化的过程中,既要守正,也要创新,坚持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的崇高使命感,切实推进“两个结合”,推动中华文化的保护传承。
二是传承弘扬敦煌文化,夯实文化强国的文化根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既源于历史长河中各民族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也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甘肃地处西北,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东西部地区的纽带和重要通道,河西走廊地区更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相互交流交融的重要通道。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区位特征使这里一直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交汇、文化多样性鲜明的区域。加之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多文化的融合汇通,最终形成具有中华文化特点的敦煌文化。当前,甘肃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应对困难与挑战、实现文化强省建设,亟需以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作为理论支撑和精神追求。当前,在传承弘扬敦煌文化的过程中,要增强文化自觉,找准文化自信的立足点、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在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中进一步提升甘肃的文化软实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甘肃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从而为实现文化强省筑牢根基,为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传承弘扬敦煌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敦煌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汲取营养、增加智慧的宝贵资源。甘肃要在传承和弘扬敦煌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秉承古代敦煌工匠的包容精神、创造精神和奉献精神,弘扬以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为代表的“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和发扬多样共存、互鉴共进、合作共享的丝绸之路精神,借助敦煌文化传播中国声音,用文化向世界展现全方位的中国,推动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