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隶第一品——《华山碑》
2023年07月10日
字数:1,279
版次:03
张天雁
《华山碑》,全称《汉西岳华山庙碑》,又称《汉延熹西岳华山碑》《延熹华岳碑》《西岳华镇碑》《华山庙碑》等,简称《华山碑》,是汉碑隶书成熟时期代表作之一,与《礼器碑》是汉隶碑刻的典范,视为汉隶中的“馆阁”,被清代学者朱彝尊誉为“汉隶第一品”。
《华山碑》刻于东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年),原碑立于陕西华阴县(今华阴市)西岳庙中,碑高173.5厘米,宽84.7厘米,共22行38字,字径3厘米,额篆书阴文“西岳华山庙碑”2行6字,原碑毁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关中大地震。碑文内容为东汉弘农太守袁逢以前代所立庙碑被毁,乃按经传所载,重新整理碑文,记述周至汉代间历代统治者祭华山的祀典,以及他本人主持修葺西岳庙的经过。后来袁逢迁京兆尹,继任太守孙璆历经四年完成修缮工程,并立此石碑。
《华山碑》在唐代已被重视,当有其拓本,但未流传下来。传世原石旧拓本主要有四种:
一为“长垣本”,也称商丘本,系宋拓,以明代长垣王文荪所藏而得名。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商丘宋荦得到后携至江南;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归商丘陈崇本收藏;清嘉庆二年(1797年)成亲王永瑆购得;约清道光六年(1826年)归诸城(今山东诸城市)刘喜海;清同治三年至四年(1864年至1865年)间,归乐平(今江西乐平市)黄泾祥收藏,后归上元(今江苏南京市)宗源瀚;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入端方宝华盦。1929年为日本人中村不折所得,今藏于日本东京上野书道博物馆。
一为“华阴本”,也称关中本,系明拓,因明代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东肇商、东荫商兄弟所藏而得名。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归华州(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郭宗昌;清顺治元年(1644年)由华州王弘撰收藏;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上海黄文莲得于安徽歙县。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黄文莲赠予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区)朱筠;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长乐(今福建福州市长乐区)梁章钜在北京与洋商争购;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入端方宝华盦,后归崇德(今浙江桐乡市)吴乃琛收藏。1959年归故宫博物院收藏。
一为“四明本”,因曾由宁波(古称四明)天一阁范氏所藏而得名。明清间,经鄞县(今浙江宁波市奉化区)丰熙、全祖望和宁波天一阁递藏;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宁波天一阁主人送予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钱大昕之子钱东壁;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仪征(今江苏仪征市)阮元在杭州购得;清咸丰九年(1859年)转归长白完颜崇实收藏;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归端方收藏。清末,端方之女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权成婚时用作妝奁,后曾质于济宁(山东济宁市)李汝谦,经潘复、胡惠春递藏。1975年
归故宫博物院收藏。
一为“顺德本”,也称李文田本、小玲珑山馆本,因清末顺德(今广东佛山市顺德区)李文田获存而得名。明清间,先后被仁和(今浙江杭州市)金农、江都(今江苏扬州市江都区)马曰璐收藏;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归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伍福收藏;清道光元年(1821年)阳城(今山西阳城县)张敦仁在邗上(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购得;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顺德李文田督学江西,从张敦仁后人手中购得;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李文田于北京去世,其子李渊硕携返广东,后由其孙李棪(李渊硕之子)继续保存。今藏于香港中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