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是辉煌坚硬的骨头
2022年09月26日
字数:1,332
版次:04
卢剑青
“做困难事,必有所得。”这是金一南教授的人生信条,亦是他的躬行实践。《苦难辉煌》便是金一南教授啃下的一块“硬骨头”,呕心沥血十五载完成的纪实文学巨作。2006年,已是少将的金一南,坚持参加中美联合军演,历经34天跨越太平洋。当时,军舰遇到了自下水以来的最大风浪。锚链仓被打碎,信号灯被打得踪影全无,机关炮的炮衣被撕成碎片,2厘米厚的钢板弹药箱都被打弯曲……而《苦难辉煌》便是在这样苦难的环境中定稿。洋洋洒洒60万字,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在内外交困、苦难深沉的时期,带领人们走向光明的过程,让无数读者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这本书强大的感染力,离不开它的语言艺术。比如“历史不论多么精彩纷呈、惊心动魄,一旦活动于其中的那些鲜活的生命逐渐消失,也就逐渐变成了书架上一排又一排的故纸”“我从哪里来?我们从哪里来?所问像生命一样久远和古老。不仅是未来对过去的寻问,是大树对根须的寻问,是火山对岩浆的寻问,是有限对无限的寻问”“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或生动,或深情,或睿智,都让人回味。
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想告诉读者:“我们曾经拥有一批顶天立地的真人,他们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为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所以他摒弃了正襟危坐的官方话,用散文的笔法刻画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把历史的真实和客观藏于字里行间,赋予会议、政策、方针、路线更贴近肌肤的温度,让党史有声有色、有形有象。
这本书是从十月革命传入中国开始,一直写到西安事变前,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的历史全景图。其中,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这幅画卷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从瑞金到会宁不是一气呵成,而是红军进行了一次一次的英雄抉择,彰显了独立自主、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精神;四渡赤水不是遵义会议后设计好的,而是边打边改,灵活行军,是一次一次的化险为夷,彰显了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三军过后尽开颜”不只是苦尽甘来,更是红军自始至终一步一步的坚韧不拔,彰显了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合上书,开篇“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发问依然掷地有声。为什么?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坚如磐石,炽如烈火;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对大义的追求、坚守与践行,让渺小的星火汇聚出燎原之势;因为中国人在苦难中磨砺出的血性与骨气,如一面旗帜,在再深的黑夜里都能撕开黎明。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如今身处和平年代,不变的是坚定的信仰继续支撑着孜孜不怠的共产党员砥砺前行。不论是“邃密群科济事穷”的仁人志士,还是“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战士英烈,不论是“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建设大军,还是“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创新先锋,各条战线上的共产党员都以集腋成裘的爱国之情,以枝叶关情的为民之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而奉献着青春。历经挫折而踔厉奋发,历经苦难而淬火成钢,今天,信仰的内涵没有改变,信仰的意义更为突出。“同心同德一戎衣”,那段慷慨激昂的浴血奋斗史被继承、续写,成了锐意进取、前赴后继的新征程奋进史。
把民族的命运置于个体的生命之上,把共产主义信仰作为人生的最终信仰,我们获得的不仅是最正确的方向,还有最充足的动力,以及最深刻的意义。回眸历史,求索不息;展望未来,信仰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