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元代的钞法与伪钞
2022年09月05日
字数:1,281
版次:03

□ 王淼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唐代的“飞钱”、宋代的“交子”“会子”都可说是纸币的前身,但从严格的意义来说,仍不能算是纸币;因为飞钱是一种汇票,而交子与会子的流通范围有限。真正使用纸币作为全国性通货,始于元代,也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并流传影响周围的国家。元代发行过的纸币共有5种,以“中统元宝交钞”(简称中统钞)为主,终元之世,始终通用,官方的支付与计算均以中统钞为准。
  元代实行纯粹的纸币制,禁止金银与铜钱的流通,对纸币的发行、流通、兑换等环节,以“钞法”进行管制与规范。《元典章》记载了元代钞法的缜密周详,例如“挑钞”是指挖补纸币的钞值贯文,改小为大,如一贯挑改作二贯;“昏钞”则是纸币流通已久而昏烂不能使用,应由官方收回烧毁,如《倒换昏钞体例》对各种情况的破损昏钞、甚至油污钞、鼠咬钞皆有规范。“伪钞”最为扰乱经济秩序,因此元代钞法规定,印造伪钞者处死,买使伪钞者与知而不首者皆处以连坐的处罚,另一方面,告获印造伪钞者给与赏银的奖励。
  《元典章·伪钞》“伪钞不堪行使流远”条曾记载的一个伪钞案。至元七年(1270年),司都喜与苏瘦儿等人因为印造伪钞而被捕获罪,“起意底、雕板底、印钞底、抄纸底、项科号底、家里安藏着印底、收买颜色物料底,俱事同情伪造”,罪证为伪钞950贯,主谋司都喜被求处死刑。但本案的争议之处在于“印造伪钞未曾使用红印、墨条印”,于是该案移送中书省再议,中书省认为“伪造未成”,因为“不似真钞,难以行使”,依“伪造宝钞首谋起意之人……处死”,显得过重,依“买使伪钞者,初犯杖一百七”,显得过轻;最后,将司都喜比照“印造伪钞已成中使的人,减死一等”,被判处流刑。
  到了至元十五年(1278年),对于伪钞问题的执法趋于严厉,“今后印造伪钞之人……俱是同情伪造,皆合处死。”对此,一个值得考察的背景因素是纸币贬值。中国经济史学者全汉升在《元代的纸币》指出:元代纸币流通的历史可以分为3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中统钞最初发行的20年,约为中统元年到至元十七年(1260-1280)左右,此时币值昂贵,流通情况良好。第二个时期较长,约为至元十八年到至正十年(1281-1350),中间经历至元钞与至大银钞的发行,共约70年,因为时间较长,纸币价值下跌的速度不算快。第三个时期约为至正十年到元代灭亡(1350-1368),约18年,此时纸币数量大增,价值一落千丈,可称为“恶性通货膨胀时期”。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公布的《至元钞法》,规定“至元宝钞一贯当中统宝钞五贯”,等于官方正式承认:到了发行至元钞时,中统钞已贬值为五分之一,物价上涨五倍。
  纸币贬值的原因甚多,除了伪钞,还有一种非官方发行的纸币,即“赐钞印”,但前者是非法的,而后者是合法的,两者都会增加纸币流通量。此外,因为民间缺乏小钞,应运而生的是“以物易物及私立茶帖、面帖、竹牌、酒牌,转相行使”。
  因为纸币贬值日渐严重,使得伪钞问题受到官方注意。如《元典章.伪钞》的“禁治伪钞”条指出,大德元年至大德四年三月(1297-1300),“印造伪钞八十八起,二百七十四人”,未破案的伪钞数量自然比已破案者更多。纸币贬值使得官方更加留意伪钞问题,至元十五年对于伪钞的执法明显变得严厉,便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