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九死其犹未悔
2022年09月05日
字数:2,292
版次:03
□ 吕雪萱
著名农业史专家胡道静,在治学道路上整整走过60多个年头。这半个多世纪的治学道路,是在巨浪大波、动荡不安的艰难国运中度过的。他常用屈原《离骚》中的诗句激励自己:“亦余心之所美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家学渊源,勤奋攻读
胡道静家学渊源。父亲胡怀琛(寄尘)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多年,精通国学,著作甚多。伯父胡朴安,是海内闻名的国学大师,精于小学,著述丰富。由于书香之家的熏陶,15岁时他即以扎实的国学基础,插班考入持志大学文科国学系。17岁时,师从于版本学家陈乃乾,学习版本学、目录学和索引学,以及整理和影印古籍的各种知识;同时又参加了伯父胡朴安组织的学术团体——中国学会。胡道静17岁时脱颖而出,写成《公孙龙子考》,193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他先后收集了清人陈澧、辛从益注本,俞樾的《诸子平议》和孙诒让《札迻》中的校语,又参阅了王献唐的《公孙龙子悬解》,对校过录之后,写成了《公孙龙子考》。18岁那年,胡道静写了《校雠学》,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载誉“通志”,办好《通报》
1932年,著名爱国人士柳亚子上海通志馆馆长,胡道静19岁被邀参加工作。通志馆于“八·一三”上海抗战时停办,计划中的《上海市通志》虽未修成,但出版了3本《上海市年鉴》,4本《上海市通志馆期刊》,两本《上海研究资料》。在日寇铁蹄践踏下,胡道静还替市通志馆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把一部分藏书,运到了比较安全的地方。在研究撰写通志史料的同时,他还写了《上海图书馆史》《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等著作。在抗日战争严峻的岁月里,胡道静和已经解散了的上海市通志馆编辑部的绝大部分工作人员,在租界办了一份对敌斗争的报纸——《通报》。
胡道静倾爱国热情于笔端,写了许多鼓舞抗战斗志的文章,他在“孤岛”上海的抗日新闻界里有了一定的声望。后来他担任《正言报》的总编辑(此报是吴绍澍用国民党三青团名义办的),《中美日报》和《大晚报》先后请他当记者和编辑,他还为美国反日刊物《密勒氏评论报》撰稿。因此,汪伪特务机关把胡道静列入黑名单,伺机暗杀。
1941年夏的一天,胡道静刚离开办公室去接电话,窗外投进一颗炸弹,把他的办公桌椅炸得粉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进入租界,胡道静在敌人的通缉下,只得离开上海,去金华《东南日报》任编辑。
钻研农史,造诣精深
胡道静对农业史更有深邃的研究。18岁那年,他父亲参加《万有文库》的编辑工作,看到儿子对古代科学比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更大,就把《万有文库》选题中有关《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的稿件交给他处理。他因此开始深加钻研我国古代传统的农业技术情况及文献。1956年春,胡道静撰写和校注的《梦溪笔谈校证》出版,顾颉刚誉之为“有似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关人士评述建国十年中古籍整理的成就时,特别提到了顾颉刚主持标点的《资治通鉴》和胡道静校注的《梦溪笔谈校证》。在海外的胡适读了《梦溪笔谈校证》,曾对人说:“此书作者造诣甚深,真了不起!”1959年,胡道静又出版了《新校证梦溪笔谈》。
1981年3月20日,院部设在巴黎的国际科学史研究院,经世界著名科学史专家英国李约瑟、美国的席文和日本的宫下三郎三位博士联合提名,一致推选他为通讯院士,胡道静成为该院建院60年来所接纳的第一位中国学者。
为了使《梦溪笔谈》这个科学史“座体”更完整可靠,胡道静不断作新的补充。至1966年春,已写了40多万字的《梦溪笔谈补证》稿。
我国为庆祝《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作者李约瑟博士80寿辰,由胡道静担任责任编辑,出版了《中国科技史探索》(国际版)。这部辉煌的巨著,刚传到英国剑桥大学,便深得学者好评。李约瑟高兴地说:“这是中国给予西方人士最大的荣誉,只有《明史》为利玛窦立传一事可以比拟。”
解放后,胡道静一直背有“历史包袱”,十年浩劫中又被关进“牛棚”,备受批斗。
1975年,李约瑟博士来华访问,指名要会见胡道静。“革委会”接待人员拒绝了李约瑟的请求,李约瑟只得怅然返国。
将吾所知,传诸后人
胡道静秉承父辈“手抄一遍,胜读十遍”的治学方法,口诵手抄六十春秋,撰写古籍、科学史方面学术论文近百篇,专著十余部。粉碎“四人帮”以后,他为能重新致力学术感到高兴。他的笔头更勤,先后撰写了《<梦溪忘怀录>钩沉》等;辑录了徐光启两种农学佚著——《甘薯疏》和《农遗杂疏》,已印入《徐光启著译集》中;还出版了《农书和农史论集》《沈括研究论集》。1982年,《历史研究》第四期刊登了他的《谈古籍的普查和情报》,受到国内古籍专家的重视,也引起国外学者注意。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文献中心委员长池田沼,把此文转译后发表于1983年3月号的《东洋文献通讯》。
胡道静担任中国科技史学会名誉理事、上海科技史学会理事长、中科院编纂《中国农业科技史》一书的顾问、《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委、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又是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兼职教授。他还忙于编审出版《章太炎全集》《柳亚子全集》。
尽管事务繁忙,但他仍然接受农业古籍整理出版小组及农业出版社的委托,担任整理《浦泖农咨》(有关水稻栽培学的古农书)、《分门琐碎录·农艺卷》(久已失传的南宋早期的重要古农书)和《树艺篇》(早于《农政全书》而未被徐光启见到的、编成于明代中期的有关作物学与植物学的百科全书)的任务。
胡道静晚年患有严重的疾病,有一次曾痛得昏迷过去,不省人事,家人立即把他送进医院抢救,方才转危为安。出院后,组织已替他安排好疗养院,但他仍坚持担任了《中国科技史探索》的责任编辑。这是一本论文集,邀请了11个国家31位著名学者撰写论文。在文集编纂过程中,胡道静因劳致疾,咯血不止,对友人称:“我是一名战士,我能坚持下去。”
2003年,胡道静辞别人世。生前,他常对人说:“肝痛虽然常常发作,但我一息尚存,当将我之所知,传诸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