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在贵州云南考察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发展的几点体会
2022年08月10日
字数:2,964
版次:03

□ 霍卫平


  6月29日至7月5日,我随住甘全国政协委员考察团赴贵州云南学习考察,调研乡村振兴与文化旅游。通过看现场、听汇报、开座谈会,深刻感受到近年来两省在推进乡村振兴与发展文旅产业方面有诸多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效,一些做法值得甘肃学习借鉴。
   一、两省的主要做法
  (一)把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深度结合两省和我省在文化旅游资源上相似,都是旅游大省,但两省把文化旅游很好地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了。云南的花卉不仅是农民致富产业,也成了一个旅游产业,斗南花卉市场被评为AAA级旅游景区,去年接待游客317.9万人次,旅游收入1.2亿元(花卉交易额112.44亿元,其关联产业就业人员100多万人)。
  大力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古镇古村落建筑、自然风光、特色地方小吃、民族文化节目表演等。大力挖掘与旅游能挂钩的“元素”,把游客从城市吸引到乡下来,讲好当地故事,一道美食就有一个神奇的传说,“贵州宫保鸡丁”“云南过桥米线”等等。让客人在大饱口福中又有精神上的收获;在贵州吃饭,无论是省级领导还是市县领导,都要介绍当地刺梨汁和其他果汁的好处,形成了领导就是农产品的代言人,也是旅游的推介者。云南贵州已把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二)把大数据广泛用于文化旅游之中
  贵州省在大数据方面全国领先,已经把大数据广泛应用于卫生、教育、车站、物流等领域。云南在斗南花卉市场,实现了花卉线上交易,日均拍卖成交量近700万支。丽江古建筑密集、人口稠密,景区建立了大数据管理中心,通过大数据实现了人脸识别、风险预警,落实了错峰、预约、限量旅游的疫情防控措施。特别在做好防火方面,通过大数据掌握最近水源、水量多少、距离远近等,一旦有火险发生,能在最短时间把水管接到现场,进行灭火。通过人脸识别将“黑导”直接上传中心,中心及时派人管控,很好地保护了游客的利益。云南的一些宾馆与阿里等企业合作,引入了智能化管理,让客人既方便又温馨。目前,云南已开始打造智能化厕所,去年已有1000多个旅游景区厕所接入“一部手机游云南”,同时显示人流量、坑位占用、温度湿度、报警等功能,极大提升了云南的对外形象。
  (三)加大创新与改革力度
  云南在乡村振兴方面,建立了一整套防止返贫的机制,为了发展产业,实行了“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绑定农户”的利益联结长效机制,实现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无缝隙对接,产品销路不成问题。云南在旅游上提出“30天无理由退货”,政府建立123个“游客购物退货监理中心”和130个“云南省游客退货中心”服务点。先由退货点(政府部门)垫付游客货款,再向店家讨取货款,游客处置满意率超99%。“30天无理由退货”已成为诚信云南新标志和云南旅游新品牌。同时出台旅游史上最严整治措施22条,极大地改善了旅游产业的营商环境。贵州省财政筹资1.6亿发放文旅消费券,连续多年开展避暑营销活动,推出旅游包机及专项奖励,高速公路通行费及景区门票半价等优惠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黄果树景区6月份接待3.5万游客,远超预期。总之,云南、贵州在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结合上做了大量的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创新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商店到宾馆,从讲解员到出租车司机都能体现出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高的对外形象。
  (四)加大旅游宣传推介
  贵州省号称全国“山地公园”、“世界凉都”。在央视推出“多彩贵州”系列广告宣传,同时大打红色文化牌,创建长征国家公园,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讲好长征故事,极大提升了贵州的对外形象。云南大理的“一个人来大理,邂逅浪漫、寻找诗和远方;两个人来大理,许下山盟海誓,见证海枯石烂;一家人来大理,漫步苍洱,体味乡愁新意境”的宣传让游客感受到既亲切又向往,一人来了还有想带着家人再来的冲动。丽江,先后获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品牌城市、中国旅游影响力品牌等殊荣,丽江作为一个地级旅游大市,可以说其他任何一个省的地级市,在旅游宣传方面都无法与丽江相提并论。云南推出“云南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叫云南”的全域旅游理念,在云南几乎任何公共场所都能见到这样的宣传标语。
  二、对甘肃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甘肃与贵州、甘肃与云南的联系交流
  一是加强遵义与南梁的联系。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红军开始走向胜利的转折点;陕甘宁边区包括南梁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加强遵义与南梁的联系,特别是两地博物馆的交流,增设遵义和陕甘宁边区红军长征内容,互赠革命遗物,全面讲好红军长征故事,让红军长征故事能更好向游客全面展示,使党史教育能更深入人心。
  二是加强与云南的联系。丽江的纳西族据考证来自甘肃,建议两省政协向国家申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纳西文化探源工程项目。
  三是加强两省的通航频次。开通兰州——大理航线,开通庆阳——遵义、成县——遵义等航线。加大培育红色航线旅游线路;培育敦煌、张掖、嘉峪关至贵阳、遵义、丽江、大理等地旺季旅游航线。让游客充分体会到三地风格各异、变化巨大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特色。
  (二)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乡村振兴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要因地制宜、大力挖掘我省独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乡土元素。
  一是大力发展沙产业,我省由于干旱缺水,沙漠戈壁面积很大。据统计,我省沙漠化面积达19.21万平方公里,约占我省总土地面积的45.12%。做好沙漠文章,对推动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意义重大。要在河西走廊,沙漠戈壁结合乡村振兴与文化旅游,大力发展黑枸杞、文冠果、锁阳、罗布麻、沙葱、沙米、沙棘等沙生植物。一方面防风固沙,一方面开发保健产品。同时,举办世界沙产业论坛,开展沙漠徒步、探险、赛车等体育项目。让游客体验一种完全与南方不一样的旅游感觉。
  二是围绕经济作物,开发旅游功能。我省果树面积约1000万亩,中药材500万亩。苹果、梨、杏、桃、樱桃、牡丹、太阳花、玫瑰、油菜等等。每逢春夏,鲜花盛开,是旅游的最佳时节。要通过举办节会,如杏花节、桃花节、梨花节、苹果节等招揽四方游客,配以地方美食、歌舞晚会等,打造乡村旅游新平台。同时,利用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开发养生产品,发展康养旅游产业。
  (三)围绕乡村古镇、民族特色,开发旅游
  我省民族特色明显,古村古镇较多。要充分挖掘民族文化、民族美食、古镇村落,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差异化发展的旅游景区,如陇南文县的白马藏族村落、甘南的藏乡村落等,形成春有花、夏有凉、秋有果、冬有雪的美景,使游客享受到吃喝玩、游购娱一条龙的服务。
  (四)要完善农村基础配套设施,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功能
  一要建好道路设施。要致富先修路,路不通就会穷一辈子。要结合乡村振兴、乡村道路工程,改善道路环境,加大安全防范措施,加强路标提示,为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提供基础保障。
  二要做好污水处理。要在旅游重点村、重点景区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影响甘肃形象。
  三要做好垃圾处理。按照村收集、乡托运、县处理原则,保证村落干净卫生。
  四要建好农村公共厕所。要学习丽江做法,利用公益性岗位,配备农村公厕保洁员,提升乡村旅游档次。
  (五)讲好甘肃故事
  组织专人收编当地村落文化、神话传说、历史沿革、当地名人、地方小吃的故事。特别要在小吃、饭菜上突出地方特色,讲好地方佳肴与小吃的传说故事,让客人吃得香、玩得好、记得住,高兴而来,高兴而去。(作者系省政协副主席、民革甘肃省委会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