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统战策略及其影响
2022年07月15日
字数:2,040
版次:02
□刘治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陕甘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广交朋友,结成广泛同盟,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保证了革命的顺利推进。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统战策略
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陕甘边党政军领导人对统战工作有着深刻认识,积极广泛地开展统战工作。刘志丹特别强调,要团结大多数,“革命,人越多越好,不但要团结好全体农民、手工业者、商民、念书人,就是有良心不欺侮农民的绅士、民团团总、哥老会大爷也要团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这一重要论断是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统一战线工作经验的总结,为根据地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习仲勋吸取了以往革命斗争中的经验教训,主张在开展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对于其中的旁观者、怀疑者、动摇者,则争取之,至少使其守善意的中立”。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之初,革命基础力量薄弱,红石峡会议上提出的“三色建军”策略,就是要挖掘革命力量。其中的“灰色”武装斗争,就是做土匪的工作,收编“山大王”,壮大革命力量。为此收编了分散活动在合水、庆阳山区的民间武装赵二娃(赵连璧)、贾生财、杨丕盛等部,改造为游击队,后组建成了一支独立的革命武装队伍——南梁游击队。并在游击队中成立了中共队委会,对部队进行了艰苦细致的教育改造,使之不断成长壮大为一支活跃的革命武装力量,为组建正规红军和开辟根据地创造了重要条件。
二、既联合又斗争。在革命力量还很弱小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团结盟友、孤立敌人,才能使革命斗争持续下来。根据民团对红军游击队的态度,刘志丹提出要区别对待,“凡与我军表示友好共处,或愿意保持中立者,则尽量继续争取他们,维持现存关系,以便我军集中力量,消灭最顽固最反动的民团武装。”
习仲勋在《陕甘高原革命征程》中说:“陕甘边的斗争史,是统一战线的又斗争又联合的历史。对于同国民党政权有矛盾的地方武装,我们总是努力争取。”对黄龙山、郭宝珊率领的绿林武装,采取了团结、争取、教育的政策。在党的教育和政策感召下,1934年10月,郭宝珊在庆阳新堡宣布起义,率领120余人进入陕甘边苏区,参加了红军。11月10日,陕甘边特委和军委在荔园堡将郭宝珊所部改编为西北抗日义勇军,郭宝珊任司令员,任浪花任政委,后来发展成为红四十二师的一支主力团队,为粉碎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建立陕甘革命根据地立下了汗马功劳。
1953年在中宣部《党史资料》上刊登的《陕甘宁边区简史》中,对陕甘宁边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其中分析第四条经验“革命必须善于建立统一战线才得成功”时,肯定了刘志丹等人的做法是正确的。
陕甘边统战工作的成效和影响
一、取得的成效。习仲勋说:“统一战线的目的是孤立敌人,巩固自己。”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为统一战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陕甘边境地方杂牌军队多、哥老会多,民团多、土匪多,他们之间相互利用、相互依存,互有矛盾、相互倾轧。所以,当时陕甘边苏区的统战工作就成为各项工作的重点,而对哥老会的统战则是其中重要一环。
陕甘革命军队创建初期,得到了哥老会不少的帮助和拥护,苏区政府也积极帮助改造充实哥老会,如谢子长、刘志丹等同志派出一些优秀同志直接加入哥老会,从内部进行工作,使哥老会转变为革命的群众组织,并争取其中的成员到革命队伍中来。毛泽东肯定了“陕北的革命亦得到哥老会同志不少帮助、拥护与参加”。刘志丹、谢子长等成功联络哥老会,被毛泽东称作“哥老会中的模范”。
二、“组织不纯”的历史影响。1953年12月9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听取统战工作汇报时说:“瑞金最纯,孤立了自己,政权不稳当,要搬家。到延安,组织不纯了,表现了灵活性。从延安起,组织不纯,不纯,日子就好过了……”这里所说的,正是对刘志丹等人领导陕甘革命斗争中灵活统战策略的高度肯定。因为广交朋友显得“不纯”,在错误“肃反”中被王明左倾路线执行者称作“反革命”,周恩来批评错误“肃反”时说:“像刘志丹这样的‘反革命’越多越好”。
陕甘边的组织“不纯”得到了高度评价,后来推行的统一战线政策汲取了陕甘边的经验。1933年10月,刘志丹提出对哥老会组织的改造方针,即“拥护革命,不改造组织,协同作战,一致抗日。”抗战爆发前中华苏维埃政府所制定的对哥老会的政策,就是陕甘边统战策略的延续和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很好发挥了这一重要法宝的积极作用,不仅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统战的思路和具体策略,积累了统战的经验,汇聚了革命的力量,还为后来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储备了人才。
(作者系陇东学院南梁精神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