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朱德为甘肃“引洮工程”题词纪略
2022年06月10日
字数:2,091
版次:03


 陈乐道甘肃永登人。甘肃省档案馆文史馆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甘肃省楹联学会副会长。诗、词、赋、楹联创作多次获奖。参与编纂《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和西路军档案史料选编》《中共甘肃工作委员会档案文献选编》《甘肃清朝档案史料汇编》《中国共产党甘肃大事记》《兰州解放》等,担任主编、副主编。在《中国档案》《中华诗词》《甘肃文史》等刊物发表文章百余篇。




 
  在浩如烟海的档案中,名人墨迹,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一些重要人物的亲笔手迹,若吉光片羽,稀如星凤,异常珍贵,常常被视作镇馆之宝,甘肃省档案馆珍藏的朱德委员长为甘肃引洮工程的题词墨迹,即是其例。
  时光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着手编纂《甘肃省引洮上山水利工程档案史料选编》。有一时期,每天都埋首于档案堆里翻看,筛选抄录,思绪也沉留在档案记载的那个时代,恍惚间,过去的那些事那些人总萦绕在脑际。
  有一天,当我正翻开一个案卷时,忽然看到里面夹着一个大的牛皮纸信封袋,袋里似装有一叠东西。我随手掏出,在桌子上缓缓展开,此刻呈现我眼前的却是一整张墨迹,虽略为一观,但题款处“朱德”的字样首先映入眼帘,我为之一怔,血脉似触电一般。再仔细去瞧,只见上面写着“引洮上山是甘肃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的字样,自右向左,竖列三行,署款“朱德一九五八年七月九日”。原件(见图)用毛笔书写,质地为整张大白纸,擎窠大字,若龙凤飞舞,又似苍松挺拔,使人觉得雄浑有力。显然,这是朱德为甘肃当年正在进行的引洮工程的题词。但在之前,谁曾晓得馆藏里居然有此珍贵墨宝!
  题词有其具体而特殊的时代背景。1958年7月7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副主席朱德到达兰州,先后对兰州、酒泉、玉门进行了视察。在兰期间,朱德视察过工厂、农村、科研单位,游览过名胜五泉山、兴隆山,并在兴隆山上和兰州大学的同学们欢聚笑谈。一幅新发现的油画,生动再现了朱德视察兰州雁滩人民公社的历史场景,他精神矍铄,满面笑容,上身穿着白色的衬衣,左手拿着鲜红的苹果,右手握着一柄扇子,胳膊上拎着外衣,自然弯曲,正同周围的公社干部和农户亲切交谈,洋溢着浓浓的欢喜之情,背后绿叶荫翳,在大片木杆支撑起来的苹果树掩映之下,脚旁的筐中堆满丰收的苹果……而朱德给甘肃“引洮工程”的题词墨迹,就诞生在他视察甘肃期间。
  “引洮工程”在甘肃现代史上影响深远,此处的“洮”指洮河,发源于甘肃、青海两省交接处的西倾山北麓。夙称“苦瘠甲于天下”的陇中,曾被断言“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这里年平均降水量不到400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1400毫米,植被荒芜,干旱少雨,极度缺水。正是缺水,成为制约当地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肃于1958年6月至1961年6月历时3年,动用16万民工,进行过“引洮”工程,计划从甘肃省岷县古城村引洮河水至陇东庆阳地区董志塬,引水干渠长1000多千米,轰动全国。最终因工程量巨大,引水距离长,人力、物力、财力严重不足,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被迫停建。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国力日益强盛,再兴“引洮”工程。计划将洮河水先引到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定西,再向陇东地区引水,彻底改变所经区域干旱面貌。
  1992年,甘肃省把“引洮工程”列为中部地区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向水利部和国家计委上报了“引洮工程”总体规划。根据规划,“引洮工程”包括总库容8.97亿立方米、年发电9.27亿千瓦时的九甸峡水利枢纽和供水工程两部分,总投资96.44亿元,总工期12.5年。第一期7年,总投资近38亿元,建成后设计供水量5.5亿立方米,重点解决中部干旱地区安定、陇西、临洮、渭源、榆中、会宁等6县区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农村饮水、生态环境用水,受益人口91.41万人。“引洮工程”属大型跨流域自流引水工程,工程线路之长、跨地域范围之广等均为甘肃之最。
  2006年11月22日,被喻为陇上“都江堰”的“引洮水利”工程正式开工,群情激越,人们难掩喜悦之情。它意味着跨甘南、临夏、定西、兰州、白银5市(州)11县155个乡镇,能解决300万人口饮水难问题的甘肃历史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
  2007年3月8日,时任甘肃省委书记陆浩走进央视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接受崔永元采访时,说:“去年国务院批准我们上马‘引洮工程’,把洮河水跨流域引到甘肃中部,这是救命水,也是生存工程。该工程去年就开工了,我们计划大概是用5年的时间就完成第一期工程。第一期工程覆盖6个县,就包括会宁县。在调整引洮工程用水思路,搞节水农业的同时,还要满足生态建设的要求。像他们那个地方,城市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也大量地需要用水,所以这个工程解决的不仅仅是农业和饮水的问题。”
  甘肃几代人期盼了半个多世纪的“洮水之梦”即将变为现实,它体现着党中央的关怀和历届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共同努力,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和陇中人民对水的强烈渴盼。对陇中的老百姓而言,“引洮工程”确是一个生存工程、圆梦工程。
  甘肃省档案馆珍藏的朱德为“引洮工程”的题词墨迹,无疑是甘肃近半个世纪这段曲折而壮阔引水工程的历史见证。在“引洮工程”重新开工今朝,敬爱的朱德委员长若灵魂有知,也当笑慰矣。  (原文刊登于《人文甘肃》第九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