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瓶插梅花
2021年12月22日
字数:846
版次:04

□ 任崇喜


  梅花,点染先春,不媚俗争艳。这稀疏的花儿,开在寒冷的冬日,有着生命的顽强与倔强。有了它,冬日才有几分生动。
  古人折枝采花是寻常事,可寄情,可簪戴,也可瓶插。特别是在冬日,幽居一室,品茗赏心,少不得这样的清供之物陪伴。
  瓶中插花,由来已久。在中国文人的眼中,花是知音和情感寄托。插花自然需要瓶子,古人用来插花的瓶子种类多,有金属类,更多却是瓷花瓶。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说:“瓶以磁者为佳,养花之水清而难浊,且无铜腥气也。”瓷花瓶主要有冬瓜瓶、美人肩藕瓶、莲子瓶、少女瓶、玉壶春瓶、桶瓶、棒槌瓶、赏瓶、观音尊、球瓶、葫芦瓶等。而用来插梅花的瓶,有一个专门的名字:梅瓶。
  “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这是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的解释。梅瓶早期因侈口外卷、溜肩、腹部修长形如鸡腿,而被称为鸡腿瓶。鸡腿瓶也称鸡腿坛,粗壮者又称“象腿瓶”。宋代的梅瓶,器体一般高且偏瘦,肩部向下斜,足部长而接近于直线,被称为“经瓶”,是盛酒的用器。这个名字的由来,跟宋代皇家的讲筵制度有关。讲筵过后,皇家要赐宴饮酒。苏轼在《答程天侔》中说:“惠酒绝佳。旧在惠州,以梅酝为冠,此又远过之。”一生旷达的他,在生活困厄、沉沦之时依然处之泰然、穷通皆乐,没有忘记美酒滋味。
  “古铜壶、龙泉、均州瓶有极高大二三尺者,别无可用,冬日投以硫黄,斫大枝梅花插供亦得。”因为用来插梅花枝,这瓶子就有了一个诗意的名字。“胆样银瓶玉样梅,北枝折得未全开。为怜落寞空山里,唤入诗人几案来。”这是杨万里写的《瓶里梅花》诗。梅衔霜而发,映雪而开,天姿灵秀,清隽卓绝,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在小小的梅瓶中供花,是赏心快事,也是自我历练。“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这是李清照记起的幼时快乐幸福时光,虽然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的苦楚,但更多的是期冀。大地雪初化、冰未融之时,吃着春饼,看到这一枝带雪的梅花,心中便如春天般无限明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