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荒废与新生
2021年12月08日
字数:1,074
版次:04

□ 张金刚


  当我转过山头,造访那道山脊之上蜿蜒的明长城遗址时,心中顿生雄壮、悲怆、苍凉之感。
  长城荒废了!那道曾为战而生、卫我家国,令无数将士为之抛洒热血、誓死坚守的长城,荒废了,颓败了!只有荒草、冷月、野生动物相伴,只成了一位功成归隐、伤痕累累的山野遗老,成了一道雄冠群山、与天比高的大地景观。可家国安定、百姓安居,不正是长城一生固有的美好夙愿吗?我想,长城也应是欢喜的、欣慰的。
  草在风中轻抚我的腿脚,似有一股征战疆场的豪气直向上冲。望着连绵山峦,听着猎猎风声,一种精神附体的豪迈、一种风骨浸润的力量,令我振奋不已。我分明知道有许多长城文化研究者、爱好者,一直在追寻、记录、解密着家乡的这段明长城,全力给予他们“战争后时代”至高的尊严。长城守护了我们,现在该我们守护长城了。虽是荒废,可长城在我们心中永远岿然、伟大,并已融入我们的基因和血脉。
  辞别长城,走入一座搬迁后留下的村落。已是深秋,满山皆是自然调色描摹的红橙黄绿。沿着石板路,在依势错落而建的瓦屋间漫行,似是穿越回岁月的深处。
  与我一味叹惋村落的荒废不同,邂逅的几位摄影师却如逢胜境般惊叹:“这简直就是世外桃源!”长枪短炮拍摄一番,或将令藏在深山人未识的老屋、石器、树木、花草等红遍网络。
  回来,我思考着一个问题:此时荒废,就真的荒了、废了?我看倒也未必,大可乐观地看作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着;或只是暂时“沉入水底”,有朝一日“重见天日”,也说不定呢。
  “半亩方塘”是闹市静隐的一家网红书店,我也是慕名前往打卡的。房架多高,摆满书的书架就有多高;并将楼梯、台阶也设计成阅读空间,吸引诸多不同年龄段读者静坐闲读,书香氤氲,静谧舒适。听说,不定期还会举办读书会、分享会、电影放映等活动。最值得称赞的是,一年前,这里还是令市民嫌恶的荒废多年、偌大的锅炉房。
  识得一位当年晋察冀文艺宣传队的陈奶奶,从村干部任上退下来,一直赋闲在家,她开玩笑说一度成了“废人”。近年,镇上尊重革命前辈、挖掘红色文化,多次登门慰问请教,重燃了陈奶奶年轻时的文艺激情,“荒废”几十年的文艺表演又拾掇了起来。她口述,儿女整理了厚厚一沓回忆录;八十多年前曾给部队表演过的霸王鞭,又在手上“哗啦啦”挥舞起来,招式、步伐犹似当年;自编自演的一段儿快板书,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感情饱满地歌唱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我尤其钟爱在古城、古村的街路游走,钟爱和胡同、老屋的居民攀谈,从中看到、寻到那些所谓“荒废的”种种,亲近苍老的、沉淀的岁月、人文,悟出一些人生的道理。
  譬如,我新近越发明白:荒废,是一段历史的结束,更是一场新生的开始;请将一切交予机遇与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