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
2021年11月01日
字数:1,418
版次:03

□ 张天雁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榆林寺、上洞子,位于瓜州县城南70公里的峡谷中,榆林河(亦名踏实河)从谷底流过,因河岸榆树成林而得名,是我国著名的石窟之一。
  榆林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东西峭壁上,始凿于北魏时期,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开凿,同敦煌莫高窟在内容、艺术风格、绘画形式方面一脉相承,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莫高窟并称为姊妹窟。现存洞窟43窟,其中,东岸32窟、西岸11窟。依据壁画风格、游人题记、榜题结衔判断,存有唐代4窟、五代8窟、宋代13窟、西夏4窟、元代4窟、清代9窟。分布面积112850平方米,壁画面积4200平方米,彩绘佛、道图10856幅,彩塑244身。
  榆林窟形制主要有中心佛坛窟、中心塔柱窟、大像窟等三种,各类窟形均始于唐代,以后成定式沿用。榆林窟的彩塑均为木骨泥塑,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原作已所剩无几,现存彩塑多为清代重修或重塑,艺术性极差。彩塑内容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形式有圆塑、浮塑等;塑像大多属等身群像,一铺三至九身不等。榆林窟彩塑以第6窟唐塑大佛为代表,高约20米,虽经历代修改装銮,但仍保留唐代遗风。
  榆林窟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壁画上,壁画内容和风格与敦煌莫高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壁画保存完好,内容丰富,多为唐代至元代800年间的作品,有场面宏大的巨幅经变画、形象生动的单幅佛像画、装饰图案和种类繁多的奇花异草、飞禽走兽,还有一定数量的社会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现实生活场景。榆林窟壁画根据特点可分为中唐(吐蕃统治时期)、五代、北宋、回鹘、西夏、元六个时期。壁画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 ,有铁线描、高古游丝描、也有兰叶描。壁画内容包括6个方面,有经变,如《观无量寿经变》《弥勒净土变》《法华经变》《维摩诘经变》《报恩经变》《华严经变》《劳度叉斗圣变》《文殊变》《普贤变》《观音经变》《梵网经变》等。有佛像,如千佛、说法图、弥勒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地藏菩萨、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水月观音、天龙八部等。有密教图,如坛城图、明王像、千手千眼观音、如意轮观音等。有佛教史迹,如《牛头山组画》《唐僧取经图》等。有装饰图案,用于藻井、圆光、边饰、地毯、桌围、器物;服饰方面有团龙、翔凤、麒麟、天马、华鸭、莲花、宝相花、几何纹、法器纹等,结构严密,色彩清丽。有供养人,如瓜沙曹氏家族功德像、都勾当画院画家的形象、西夏时期党项武官画像、蒙古贵族画像等。
  榆林窟壁画不仅是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反映唐至元代现实社会生活的历史资料宝库,其中的一些壁画具有科学价值。如《酿酒图》《锻铁图》说明早在八九百年前,鼓风箱在我国已得到普遍推广。反映农业方面的有犁耕图、加工稻谷的踏碓图,犁、耙、锄等生产和生活用具,放马、牧牛、拉赶毛驴上坡、挤牛奶、井上打水以及院落马厩、牲畜饲养等。反映衣着、装饰等方面的有衣冠服饰、藻井、装饰图案、织锦、染织等,显示了历代丝绸等纺织品的技术水平。在一些经变画中还绘有车、船等古代陆水交通工具,一些日、月天象图以及一些古代兵器,所有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在西夏窟的壁画中两幅《唐僧取经图》,比明代吴承恩著的小说《西游记》早了340余年,是反映唐僧西天取经故事的早期艺术作品,堪称旷世绝品。
  榆林窟壁画还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像供养人画像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这些画像和题记为研究瓜沙曹氏统治河西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1961年3月,榆林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