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伏园为农民办报
2021年10月25日
字数:1,046
版次:04
王吴军
民国时期,有一份办给农民看的特殊报纸,这份报纸是1930年由当时的著名编辑孙伏园在河北省定县接手主编的《农民报》。
《农民报》创办于1925年,最初的读者基本上是知识分子,创办的初衷是想通过这张报纸让知识分子了解农民的处境。
1930年,孙伏园接到老友晏阳初的邀请信,让他到定县为农民主办《农民报》。孙伏园是出国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有着广阔的胸襟和自己的抱负,他接受了晏阳初的邀请,来到定县。晏阳初对他说,中国的农民在多少年来一次次陷入悲惨的境地,自己没有多大能耐,只是想为他们做一点事情,才会心安。随后,晏阳初拿出一本随身携带的,1924年平教会搜集编辑的有关大众语的《通用字表》给孙伏园看,这是从白话书报、旧戏剧、鼓词、《三字经》、发票、传单、告示、菜市账簿、家庭明细账簿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文字中挑出的重复次数最多的3000字而编成的通常用到的字表。孙伏园接下来开始组织识字工作者教农民识字,并主编《农民报》。
孙伏园接手以后,决定要把它办成一份农民看的报纸,所以改变了《农民报》最初的办报宗旨,并将其改为周刊,读者对象也跟着由知识分子变成了农民。孙伏园提倡《农民报》使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他在《农民报》的《民间》副刊上写下了这样的的广告:“一展卷准保闻到稻麦香!”,字里行间带着对农民思维的尊重。
《农民报》每一期出两张,第一张的稿子由编辑撰写,主要内容包括一星期的重要新闻,各种常识和各种文艺,所有的稿子讲求文法,全部注音。第二张刊登的稿子全部是农民的投稿,带着农民鲜活的、日常生活的痕迹,孙伏园允许农民的投稿可以使用谐音字,还可以使用假借字以及注音符号。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当时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逐渐培养起写文字表达情感和看报的习惯,并产生兴趣。
晏阳初说:“农民周刊《农民报》的目的,可以说是为使农民发抒舆论,唤起农民对于国家民族的责任,养成农民读报的能力和习惯,也给予农民练习写作的机会。”为此,孙伏园不断努力工作着。为了让农民能订得起报纸,他把价格定的很低,这样一来,报纸的订户越多,报社赔得就越多,但是他仍然希望《农民报》有更多的读者和订阅用户。
孙伏园在定县主办的《农民报》因为别具一格,所以吸引着许多人的目光。俞平伯和周作人也到定县参观《农民报》社,孙伏园向他们介绍了《农民报》的有关情况,并带着他们四处走了走。周作人后来写了《保定定县之游》一文,谈了自己的感受。
1936年10月19日,孙伏园敬重的鲁迅先生在上海与世长辞,他哀痛不已,匆匆赶往上海。自此就离开了《农民报》,随后不久,这份为农民办的报纸就停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