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陇原大地的三座地质纪念碑
2021年10月25日
字数:1,857
版次:03

□ 刘志宏


  在祖国大西北,地处黄河上游的甘肃省,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多,类型齐全,远景可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省已上表84种矿产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为8300亿元。全省矿业及相关原材料加工业总产值约500多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3%,成为甘肃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建国初期,共和国百废待兴,我国探明储量的矿产只有两种,矿产品极端匮乏。我们党十分重视地质事业,毛泽东在1950年2月便发出了“开发矿业”的号召。广大甘肃地质工作者始终追随党的光辉指引,为破解“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的发展难题作出了积极贡献。正是他们艰辛的拼搏,从荒原中崛起了白银、嘉峪关、金昌这三座矿业城市,陇原大地三座地质纪念碑也由此诞生。
  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支援甘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来自祖国各地的地质健儿栉风沐雨、跋山涉水,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心,克服艰难险阻,在千里陇原用他们的智慧、汗水、以及青春和生命,发现和勘探了一个又一个矿床,不但为当时的经济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在那个年代发现并勘探的白银厂铜矿、镜铁山铁矿、金川镍矿等一些大型和超大型矿产地,至今还在甘肃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毫无疑问,这时期的地质工作,为今后甘肃省的地质找矿及矿业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夏季,地质矿产部召开全国地矿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要为当年那些由于地质找矿成绩突出,现已发展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的地质队树立地质工作纪念碑。甘肃省地矿局提出了在我省白银、嘉峪关、金昌三市分别建立一座地质工作纪念碑的设想,以纪念上世纪五十年代为地质找矿做出突出贡献的641地质队、镜铁山地质队和祁连山地质队(原地质六队)的丰功伟绩。8月,地质矿产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经过协商,确定了纪念碑的图案和碑址,三座纪念碑分别坐落在嘉峪关市的中心花坛、金昌市的金昌公园和白银市的金鱼公园内。
  为了准确反映当年参与地质找矿的地质队的辉煌业绩,以及有突出贡献的职工姓名,省地矿局多次邀请参与当年工作的老同志进行座谈,反复查阅档案资料,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先后七次易稿,1985年7月,由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兰州工程公司提出了三市纪念碑主体的设计图纸。三市纪念碑高均为13米,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两名地质队员手握地质锤和管钳,合力擎起一块矿石,高4.5米,用玻璃钢材料制成;下部为纪念碑主体,高8.5米,由钢筋混凝土筑成,外蚀面均用我省武山县鸳鸯镇产的墨玉和彩色大理石贴面,碑座为水磨石,周围设平台栏杆。上部人物造型由西安美术学院两名教师设计雕塑;下部主体工程由铁道部第一设计院兰州工程公司承建,1986年5月下旬全部峻工。纪念碑正面分别题写着:“纪念钢城的开路先锋”“献给祖国镍都的开拓者”“献给铜城的开拓者”,碑题均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黄苗子先生题写。纪念碑背面镌刻着勘探队事迹简介,分别记载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地质工作者不畏艰险,历尽千辛万苦,完成白银大型铜硫矿床地质勘探、祁连山寻找镜铁山大型铁矿、发现评价金川特大型铜镍矿床的经过和业绩。
  1986年6月10日、12日、14日,地质矿产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分别在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为地质工作纪念碑举行了落成典礼和剪彩仪式,地质矿产部、甘肃省领导为纪念碑落成剪彩并讲话。西北五省(区)地矿局的领导,3个市、公司的主要领导,以及当年普查勘探中有过重大贡献的部分老同志,以及3个公司的职工代表、有关地勘单位的职工等数千人参加了纪念碑的落成典礼。国务委员方毅、国家计委主任宋平为纪念碑落成题词祝贺。方毅的题词是:“献身地质科学,争做四化尖兵。”宋平的题词是:“希望广大地质矿产工作者发扬光荣传统,为开发大西北再立新功!”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对缓解资源瓶颈制约、提高资源供给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陇原三座地质丰碑建立,这是甘肃地质人的骄傲,这是开创者的光荣。“我不愿和荒凉在一起,于是,我永远和荒凉在一起。荒凉不愿和我在一起,于是,荒凉永远和我在一起”。为了实现美丽的中国梦,一代代甘肃地质人拥抱着空旷的戈壁、荒凉的沙漠、辽阔的草原、磅礴的大山,将热爱与进取书写在天地间,雕刻属于自己的人生,雕刻属于山野的世界,雕刻属于为祖国繁荣富强而高歌的生命。因为,他们行走在荒芜人间的地方,却看到人间的至美。至今,耸立于白银、嘉峪关、金昌的三座地质纪念碑,见证着甘肃这3个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在为祖国建设的发展、甘肃大工业的崛起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