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百年党史 砥砺初心使命
2021年10月15日
字数:2,040
版次:01
□ 俞子泓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来,从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到新中国成立后带领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从改革开放开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到新时代致力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民族复兴历史使命而舍小我成大我、勇于争先、接续奋斗的历史。作为一名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结合近期党史学习教育情况,我着重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谈谈如何在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和使命。
一、在感悟百年大党奋斗历程中坚守初心和使命。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党从一成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空前增强,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聚合的磅礴伟力。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史、奋斗史,初心和使命就像一条红线,始终贯穿在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之中。作为高校主要负责同志,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带头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学思践悟中坚定初心使命,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践行初心和使命。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因此,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把握和践行高等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兰州工业学院79年的办学实践证明,我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和“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区域内有重要影响的应用技术大学”的时代使命,与党办教育的初心使命是高度契合、始终一致的。在推进学校转型发展进程中,无论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还是服务地方经济,都不能弱化更不能忽视立德树人,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转型发展,一手抓立德树人。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优秀人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在赓续传承红色精神中砥砺初心和使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个政党一刻也离不开精神的滋养。”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并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就甘肃省来说,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不仅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迹。我们要从红色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平凡的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劳与汗水,让初心使命在新征程上熠熠生辉,让红色精神在新征程上焕发时代新风采,成为复兴伟业薪火相传的精神高地和力量源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兰州工业学院作为一所立足兰州、面向甘肃、辐射西部,正在积极推动应用型建设的本科院校,最大的使命和担当就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育人实践,自觉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师生全面学习中国近代以来的斗争史、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史,深刻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把红色故事讲生动,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努力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不断开创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新局面。(作者系省政协委员、兰州工业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