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
2021年09月27日
字数:801
版次:04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晓明
一、回顾:“一带一路”提出的国际环境再评估。第一,国际经济态势:从长期来看,世界经济在新世纪以来一直保持“东升西降”的总体态势;从中期来看,近几年国际经济增长格局经历着“西升东降”的反复;从短期态势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中国决断早、行动快、举措有力、制造业基础雄厚且得到“互联网+”的有效支撑,在G20中还能维持经济正增长,使得中美经济规模差距进一步缩小。第二,国际政治态势:中国布局全球战略,挑战“一超多极”世界格局。正在跃升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中国参与国际政治博弈的姿态日益主动活跃,在多个全球或区域国际组织的影响力快速提升。第三,中国周边态势:周边国家进入摇摆期或抉择期。
二、问题和建议:如何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我国已经是一个具有“全球经济利益”的国家。具有“全球经济利益”的国家,必须是具有全球眼光和全球观念的国家,这就要超越“民族国家本位”而走向“全球化本位”视野。或者说,用周有光先生的话说,要从“站在中国看世界”转向“站在世界看中国”。由此观之,“一带一路”倡议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就在文化。第一、我国急需制定与“一带一路”倡议相配套的对外文化发展战略,克服我国全球发展战略中的“文化短板”.第二、建议提出“可分享价值”,开展价值观对话,克服我国文化发展战略中的“价值观缺位”。第三、建议在文化交流领域着力“提高文化治理能力”,大力开辟民间文化交流新路径,克服传统对外文化交流体制中的“内宣外宣化”习惯取向。
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问题事实上已经成为国内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新途径。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已经呈现出一条从“办文化”到“管文化”,又从“管文化”到“治理文化”的逻辑路径。我们应该、也有理由以推动国际民间交流为突破口,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作为承接政府职能转交、推进国家文化治理体系的主要抓手,打开国际文化交流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