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兰州市政协多维度调研为“市委书记倾听委员之声”筑基 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河之畔齐奏民营经济新交响
2025年05月19日
字数:2,680
版次:01

通讯员 谯喜龙 颜晨 陈煕强


  1980年,兰州市个体工商户110户。
  2001年,兰州市非公市场主体9.24万户,民营企业1.65万户。
  2025年,兰州市非公市场主体41.06万户,民营企业18.43万户。
  在兰州的经济版图中,民营经济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艰难起步,到如今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兰州民营经济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持续高度重视,今年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充分彰显了党中央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鲜明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兰州必须见行动、见实效。
  兰州市委点题,兰州市政协答题,第四期“市委书记倾听委员之声”全面聚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奏响了兰州民营经济未来发展的全新旋律。
  

拉开历史纵深 看兰州民营经济发展轨迹

  接到调研课题后,兰州市政协迅速行动,建立了工作专班。市政协主席王宏审定调研方案和全过程参与调研。
  在工作推进中,市政协及时向省政协汇报沟通,争取省政协的大力支持,积极协调市发展改革委等10家相关单位和部门,全面介绍兰州市民营经济发展有关情况。
  “我们还邀请了全国、省、市、县区四级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行业部门组成3个调研组,从梳理历史、走访调研、收集资料等多方面开展工作。”兰州市政协副主席王柠说。
  3月上旬,一场“市委书记倾听委员之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工作协调安排座谈会紧急召开。“要全面学习中央、省委民营经济座谈会精神,从历史维度来看兰州民营经济发展。”会议提出,课题研究要向挖掘深度上作转变。
  档案馆、地方志办公室、统计局、市场监管局……数据资料从各处汇集,送到了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高进宝手中。第一调研组开始走访了解兰州民营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力求让调研更为精准。
  全面罗列、剥丝抽茧,分析比对、数据汇总……兰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的萌芽期、成长期、转型期、高质量发展期脉络渐渐清晰。
  1980年,西固区高学兰在家中养鸡,从30只发展到300多只。媒体广泛讨论,助推了全国思想解放。1980年至1990年,兰州市个体工商户从110户增至2.55万户,私营企业达668户。新世纪,原“皋兰炼钢厂”更名为皋兰兰鑫钢铁有限公司,开启规模化发展;兰州众邦电线电缆、海默科技等企业崛起,兰州新区获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兰州民营经济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从“自主填写”到“菜单式勾选”,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
  截至2025年3月底,兰州市累计登记市场主体42.21万户,非公经营主体41.06万户;累计登记企业主体19.57万户,民营企业18.43万户。
  “从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崭露头角,到市场经济浪潮中民营企业成为‘弄潮儿’,再到新时代在高质量发展中担当‘生力军’,回顾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奋斗史。”甘肃省委党校副教授史如霞说。
 

地毯式精调研 找兰州民营经济发展瓶颈

  今年3月中旬,兰州市政协3个调研组分别组成市内和市外两个调研分组,对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展开了地毯式的集中深入调研。
  每到一处,他们都与企业负责人、商会代表们围坐在一起,倾听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欢笑与泪水、成功与挫折。
  兰州天禾生物催化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生物医药领域。总经理弥超在交流中展望未来,同时表达了对资金短缺问题的担忧。调研组认真倾听,每一个诉求都被铭记于心,这些都将成为后续为企业排忧解难、提出针对性建议的宝贵素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3个调研组市外分组奔赴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浙江、广东等省市考察取经,深入当地优秀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创新的发展理念以及完善的产业链布局。
  “在企业落户与开办、产业扶持、税收优惠、人才支持方面的政策有哪些?”“在企业发展上有那些好的思路?”调研组成员事无巨细了解情况、询问政策,这些宝贵经验为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市内的深入调研和省外的学习考察,调研组对兰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随后,市政协副主席王柠主持召开调研组学习交流会,梳理发展难题、汇总经验做法。
  “民营经济规模总体偏小偏弱。”
  “民营企业普遍缺少资金和先进技术。”
  “全社会尊崇企业家氛围不浓厚。”
  ……
  经过深入分析,调研组直击发展痛点,精准指出目前兰州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七个方面的问题。
  “真实了解难题,和看病‘望闻问切’一样,只有切中病因,才能对症下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梁海燕表示。
  

立体化问策略 寻兰州民营经济未来路径

  怎样才能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兰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5月13日,兰州市委召开“市委书记倾听委员之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座谈会。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张晓强与部分省、市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
  省政协常委、兰州财经大学副校长苏孜说,应建立税费政策跟踪机制,编制《民营企业涉税合规自查手册》,量身定制个性化税费政策推送清单,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税费服务。
  “部分企业与政府、国企关联的债务问题难以解决,导致企业因债务问题资金链紧张。”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甘肃天庆房地产集团公司总经理韩泽华说。
  兰州市政协委员、甘肃琦昆农业发展公司董事长高建军认为,应构建“服务站+技术经纪人+线上平台”服务方式,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与企业创新需求的无缝对接。
  “建议设立市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重点支持民营企业承接本地科研项目,破解‘墙内开花墙外香’困局。”
  “应实施鼓励民企参与重点项目建设行动,明确民企在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参与比例。”
  “应设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基金,在兰州新区建设新材料中试基地。”
  一句句务实的话语如同一记记有力的战鼓,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政协委员们通过口头和书面形式围绕政策落地、促进民间投资、优化营商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等多个关键方面建言献策。
  张晓强认真倾听着每一位委员的发言,不时点头表示赞同。他说,民营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是强省会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张晓强提出要构建“一份文件、一张清单、一套机制、一批政策”的四梁八柱,这也成为本次“市委书记倾听委员之声”活动中形成的具体工作举措。
  会后,调研组再次梳理建议,从破解民企发展障碍、解决民企发展难题、保护民企合法权益等8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兰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31条具体措施,最终形成正式报告上报。
  这场座谈会,不仅是一次会议,更是一次思想的激烈碰撞。它汇聚了各方的智慧,为兰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心描绘新蓝图。未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兰州民营经济必将如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为强省会行动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