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连续12个季度获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奖第一名
2025年04月23日
字数:582
版次:01
本报兰州讯(记者王 钊)4月22日下午,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改革进行时·县区在落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金昌专场上了解到,近年来,金昌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大力实施强县域行动,突出优势产业培育,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量质齐升,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0亿元、增长13.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3037元和22959元,分别增长5.9%、8%,连续12个季度获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奖第一名。今年一季度,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8%,顺利实现“开门红”。
据介绍,近年来,金昌市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分类施策、分区指引,全面构建“2+4”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2+4”产业实现产值1985.6亿元,着力促进县区形成错位互补、协同发展格局。坚持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金昌经开区全面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等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国家级经开区首位。坚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抓手,加快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农村“步行30分钟生活圈”建设提升,打通“商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渠道,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污水收集处理,金昌市被列入全国第四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城市。坚持把改革作为第一动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广“免证办”,“‘市域通办’助力政务服务再提速”入选全省典型案例。
据介绍,近年来,金昌市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分类施策、分区指引,全面构建“2+4”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2+4”产业实现产值1985.6亿元,着力促进县区形成错位互补、协同发展格局。坚持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金昌经开区全面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等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国家级经开区首位。坚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抓手,加快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农村“步行30分钟生活圈”建设提升,打通“商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渠道,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污水收集处理,金昌市被列入全国第四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城市。坚持把改革作为第一动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广“免证办”,“‘市域通办’助力政务服务再提速”入选全省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