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党性、党风、党纪:在驻村实践中的坚守与升华
2025年04月09日
字数:1,894
版次:03

办公厅秘书处二级调研员 郑志先


  我围绕党性、党风、党纪这一主题,结合两年基层工作实际,汇报学习感悟和体会。
  一、党性:坚定理想信念,铭记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共产党人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而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去西和驻村之前,领导谈话时对我说:“志先,你们一直在机关工作,对基层的情况不了解不掌握,驻村是一次非常难得的走近农村、了解农民的经历,要珍惜机会,与老百姓交朋友,把他们当亲人,老百姓的事情没有小事,要多为他们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并时刻注意一名党员干部的形象。”
  初到关坝村,我也曾抱怨过农村生活的艰苦,夏天蚊虫多;自己做饭;遇到身体不舒服半夜蹲茅厕,心里更不是滋味。但在与关坝村老百姓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慢慢感受不到这些艰苦,我看到更多的是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感受到的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从孤寡老人对生活照料的需求,到贫困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担忧,每一个诉求都沉甸甸地放在我的心上。为改善村民的出行条件,更好的保护村上的耕地,我和村两委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争取到以工代赈项目,修建了1500米河堤。为解决村里的空巢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儿童日常用餐、活动等问题,我们认真研究政策,向民政部门争取项目支持,实施建设了“关坝村互助幸福院”。当看到老人和孩子们在互助院里吃上了第一口热乎乎的饭菜时,那一刻,我觉得党性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担当。
  二、党风:弘扬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在驻村工作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做到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为解决村上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我们积极联系帮扶单位、电商平台和收购商,帮助村民拓销路增收入。有一次,在化解一起村民邻里间的矛盾纠纷事件时,两家村民因为耕地边界不清,互不相让,甚至大打出手。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反复的给两家做思想工作,倾听他们的想法和诉求,耐心细致的进行调解,最终得到圆满的解决。每逢重要节日,我们驻村工作队都会走访慰问村上的老党员、残疾人、孤儿和困难群众。帮扶办为村子积极协调变压器。省政协委员工作委员会为村广场安置了体育健身器材;提案委多次来村里探望联系孤儿。两年来我们鼓励支持村民社火表演,购买影音设备支持留守妇女闲暇时间跳广场舞;为村幼儿园30名儿童捐赠了新书包文具,改善了孩子们的学习条件。这些事情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是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这也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良好的党风能够赢得民心,只有真心实意的为群众办事,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三、党纪:严守纪律规矩,保持清正廉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我们现在要强调的是扎紧党规党纪的笼子,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之前担任过机关纪委书记,我深知党纪的严肃性,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始终做到有纪必执、执纪必严。在驻村工作中,我更是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有一次,一个老人家拿着土特产,要给家里的孩子“争取”“雨露计划”补助,我坚决的拒收了,并向老人和外面打工的儿子电话解释了当前相关政策和纪律要求。虽然当时可能会让他感到失望,但我坚信,只有遵规守纪,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公平公正,才能真正为群众谋福利。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经常提醒队员依纪依规使用驻村工作经费。在给村支部讲党课、会议发言中也经常提醒村“两委”成员,时刻以党纪国法规定为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廉洁奉公。因为我明白,党纪是我们党员干部的行为底线,一旦触碰,不仅会损害党的形象,也会失去群众的信任。
  四、思想升华:在驻村工作中锤炼优秀品质。作为一名省级机关的党员干部,通过两年的驻村工作,我深刻认识到党性、党风、党纪对于我们党员干部的重要性。当我回到省政协机关,我深知机关工作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千千万万个“关坝村”的托底支撑;政协履职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把群众的“土话”变成政策的“普通话”。从“驻村书记”到“政协人”,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为民”的初心;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党纪”的戒尺。我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政协党组对我们青年人的要求,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