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
2025年03月31日
字数:2,494
版次:01
实习记者 吴雪凤
祁连山,祖国大西北的母亲,雄浑是她的气魄,森林、草原、溪流……是她对大西北无限温柔的爱意。千百年来祁连山冰川融水发源而成的疏勒河、黑河、石羊河哺育着河西走廊,孕育出这里一片片的绿洲文明。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位于祁连山北麓的大马营草原,站在大草原,远眺祁连山,总书记现场听取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情况汇报。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产业,保护好宝贵的草场资源,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草原各族群众。
祁连山是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国家战略定位。针对建设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打造“七地一屏一通道”,省级各民主党派和部分省政协委员聚焦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实际,深入开展调研,发挥专业优势,为祁连山绿水长流、青山常在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共建流域生态 守护绿水长流
高山草甸开满各色的野花,迁徙的候鸟成为祁连山国家公园的“冬日常客”,祁连山这座“西部水塔”不仅守护着各种“山间精灵”,也滋养着河西走廊上的一座座城市。流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空间单元。近年来,张掖市肃南县紧扣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总目标,坚持以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为重点,探索建立全国首个内陆河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在保障流域生态补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尽管现有试点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修复治理任务依然艰巨,如何突破传统治理的碎片化困境,促进流域生态功能进一步提升?”肃南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兰永武,河西学院科技处处长杜军林认为,建立重点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省市县各级行政部门共同参与。
经过大量调研,他们在《关于建立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上下游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提案》中写道,“建议在肃南县——甘州区黑河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试点工作基础上,由省财政厅、发改委、水利厅等部门牵头,以黑河、石羊河和讨赖河三大流域为重点,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流域水流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的9条河流实施横向补偿,进一步提高上下游横向补偿标准。”通过推进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制度,加大对流域上下游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领域提升等方面的项目支持,促进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同发展,努力为国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创造经验、贡献力量。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祁连山融水量减少势头持续,河西走廊内陆河用水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注意到祁连山融水量连年减少的数据,省政协委员、张掖市政府副市长娄金华深入基层,查找背后的原因。经过深入调研,娄金华在《关于高质量推进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提案》中提到了这样的现象,长期的自然演替和人为干扰,导致祁连山林区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对河流年径流量和中下游的河西走廊用水稳定性构成威胁。“加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与治理工作刻不容缓,祁连山水源涵养能力直接关系河西走廊绿洲生死存亡。”她建议,应争取国家建立健全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对内陆河源头的重要水源地实施保护,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与修复治理,进一步提升祁连山区水源涵养补给功能。
“把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纳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框架体系也是破题方法。”娄金华认为,通过健全河西走廊地区绿洲和湿地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从政策上支持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实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水生态治理等项目,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共筑森防屏障 守护青山常在
冬春两季是护林员最“紧张”的季节,干燥的草叶,蓬松的树皮,有时一个尚未熄灭的烟头都可能让方圆万里化为焦土,多变的气温、风速,让长年扎根祁连山腹地的他们丝毫不敢松懈。近年来,随着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天然林保护等重点项目的实施,保护区内森林草原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但森林防火仍是重点课题。“我们在和护林员的交谈中得知,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同时,森林草原枯落物富集程度也显著提高,林下可燃物载量不断增多,防火压力越来越大。”经过细致的分析研讨,民革甘肃省委员会在《关于加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原防火能力建设的提案》中建议:“可以通过组织专业人员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原火灾风险和防控能力进行调查评估,科学规划防火工作的思路、方向和目标。针对性地加强火灾监测预警、防火应急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队伍、消防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增强火灾预警监测能力、地面巡查能力和火情早期处置能力,全面提升森林草原的人防、物防、技防水平。”
推进系统治理绘就生态画卷
熠熠闪光的河流千回百转,穿过葱茏云杉覆盖住的古老山脉,祁连山是一体的。在这个层次结构复杂、持续动态变化的系统中,流域内外彼此支撑、森林草原唇齿相依,任何单一的、固定的措施都难以真正把祁连山的事情办好。对于如何统筹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性修复的问题。农工党省委会在《关于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助力全面推进美丽甘肃的提案》中表示,要以生态保护红线为重点,严格落实生态空间管控要求,协同推动受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修复与提升。“例如,实施祁连山国家公园水源涵养与生态保育成效巩固提升工程的目的是提高水源涵养功能。在祁连山区实施封育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补栽补造等工程,既可以促进山区生态修复和治理,提高水源涵养功能,又能为沙区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障。”
良好生态环境正在成为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想要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与发展也是一体的。
“要积极探索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因地制宜地解决改革‘阵痛’”。农工党省委会在提案中认为,“要结合地市发展需求,发挥省内独特资源禀赋优势,谋划储备一批减污降碳协同、环境品质提升、生态保护修复、现代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黄河干流、祁连山—河西内陆河、长江上游以及西秦岭甘肃延伸段、渭河流域等谋划重要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新型能源、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提升工程等重点项目落地。”
朝阳中河水盈盈,暮霭中群雁回栖。一幅幅独属西北角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康庄大道上,政协积极作为,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