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关于加快培育核医疗核药物产业体系的提案
2025年02月24日
字数:1,201
版次:01

民革甘肃省委员会


  核医疗核药物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多个部门正式发布了核技术在医药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这表明,我国医用核素高度依赖进口的问题已受到国家重视。
  建国以来,国家在我省布局了一大批涉核企业及科研院所,经过几十年发展,我省已基本构建了集科研、生产、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核产学研体系(中核集团四〇四有限公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成为国家核技术研发、核燃料生产、核废料处理和核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全国核产业战略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因此具备了培育核医疗核药物产业体系的良好工业基础和科研优势,且包括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高端医疗器械——碳离子治疗系统等多项成果,已在我省研制成功投入临床应用或正在研发中。基于此,我省应当在国家核产业二次战略布局中凸显优势、异军突起,加快培育核医疗核药物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发展。为此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
  重点围绕核医疗装备制造、核药物开发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核技术应用产业进行全链布局,就产业的空间布局、平台搭建、科技攻关、资金投入、人才引育、场景开拓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出台和完善相应的保障政策。成立核医疗核药物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由省工信厅、省科技厅、近物所、兰州大学共同牵头,省军民融合产业基金管理机构、市县工信部门、相关企业参与,下设研究攻坚、技术路线、支撑保障等工作小组。工作专班定期不定期召开协调会,沟通工作进度,协调存在问题,衔接不同环节的资源,共同协商解决重大事项。
  二、积极争取建立国家级研发平台
  我省经济实力不强,靠自身难以建立对核医疗核药物重大项目建设、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交流人才引进使用的强有力政策支持体系。目前,我国核诊疗药物还主要依赖进口,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成熟制备工艺。建议主动向国家争取,在我省建立国家级核医疗核药物研发平台,整合现有产学研资源,构建医用同位素、放射性药物以及核医疗装备研发攻关“国家队”。最紧迫的任务是加快推动高通量研究生产堆、医用同位素专用生产堆在我省落地,积极争取和推动将国产医用同位素诊断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三、助力企业发展,打造甘肃制造“新名片”
  加大在硼系新材料领域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力度,争取将维尔沃等具有独特技术优势的企业培养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将我省建设成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同位素制备供给基地、核医疗产业化应用基地和国际化核医学远程诊疗与培训中心,积极开辟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涵盖核医学科研、产品、培训在内的一体化服务,推动国产重离子医疗设备、医用同位素和放射性药品等产品、服务加快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