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关于加大乡土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提案
2025年02月19日
字数:1,464
版次:01

九三学社甘肃省委员会


  种质资源是推动种业科技创新的“芯片”,是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乡土植物资源是经历了漫长的自然法则筛选,最适宜本土种植的优良品种,是最珍贵的遗传资源宝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种业发展问题,省委省政府也十分重视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但是受经济效益等诸多因素制约,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乡土特色品种的保护和利用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顶层设计欠缺等问题;二是资源现状和特性掌握不详实,保护和鉴定基础设施落后,繁殖更新欠缺,存在着消失风险;三是种质资源利用率较低,优质资源发掘利用滞后,新品种推广应用不足。针对以上问题,就如何更好实现集收集、科研和生产为一体的乡土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明确发展思路,强化顶层设计
  一是从战略高度系统规划布局,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乡土特色品种保护和利用对“农业强省”的重要性,切实做好规划和政策引导,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层次。二是根据我省从北至南多样的气候类型和物种资源的特色,规划建设河西走廊基地,重点发展玉米、蔬菜、林草业等;规划建设陇东陇中基地,重点发展马铃薯、黑山羊、红牛等;规划建设甘南等地优质畜产品区,重点发展牦牛、藏羊、厥麻猪等;根据特色建设特色基地,比如徽县大蒜旱烟、陇南油橄榄、兰州百合等。三是围绕“一带一路”策划重大项目,申报“国家级现代种业示范园区”,将其与开发利用丝路沿线各国的农业种质资源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保护好乡土特色优势种业,又要利用其在品种创新上尽快实现突破性发展,做到质与量的同步提升。
  二、建立基因图库,提升“软件”实力
  一是加强乡土特色种质资源的征集、保护工作,除了专项普查外,作为一种常规工作持续开展,利用抖音等自媒体平台拓宽征集渠道,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发掘鉴定独有特色资源,抢救保护稀有濒危资源,全面摸清家底,分析品种的分子遗传信息,建立DNA特征库,为理清品种间进化关系、保纯提纯、资源的挖掘利用奠定基础。二是整合优势种质资源库,以现有的7家省级农业特色种质资源库为基础,规范和整合全省种质资源库的管理和运营,打造名称统一、设备齐全、管理规范的公益性种质资源库,全面提升种质资源保存保管条件,搭建共享利用平台。三是加强现有种质资源库“硬件”措施,提升人才队伍“软件”实力,以财政资金保证重点种质资源库运行和科研活动的开展,以优越的奖励机制,加强创新人才和团队的培育,开展国内、国际间合作及学术交流,推进省级种质资源库与国家级、国内外高校、科研单位之间的技术攻关合作。
  三、加大科研力度,深层鉴定评价
  一是积极推进种质资源的繁殖和鉴定工作,通过从分子、基因水平开展种子净度、发芽能力、健康活力等精细、深度的鉴定评价,发掘优异特色资源,在种子提纯复壮、品质提高、绿色商品生产、产业链条延伸、经济效益挖掘等方面开展研究应用。二是加强种质资源离体保存技术研究,不断增强筛选和发掘高抗、优质和特异新种质的水平,针对不同类型的资源,探索不同的灵活的开发利用模式,提高种子利用率。三是对已初步形成特色产业的资源,加强提纯复壮;对有潜在开发利用价值的资源,扩大示范推广试验,解决大规模产业化的市场和生产问题;对具有优良特性,但产量低等难以直接利用的资源,利用其优良基因,进行品种改良创新,培育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对目前尚未发现特别重要利用价值的资源,开展品种演变进化规律研究,发掘科研和产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