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踊献“金点子” 解锁基层治理的“幸福密码”
——省政协提案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建言献策
2024年11月22日
字数:0
版次:02
  

本报记者 张柳 实习记者 吴雪凤

  日出而作,烟火食事,幸福与温馨就藏在每一个寻常的日子里。走进兰州市枣林西社区,文体活动室里歌声悠扬,社区合唱团里的退休职工们神采奕奕,齐声歌唱着美好生活。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在社区广场上,总书记对居民们说:“国泰才能民安。国家建设不仅要有大科学、大工程,更要让人民过上好生活。到各地调研,我都要看一看农村,看一看城市社区。”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断激励着我省各民主党派、省政协专门委员会和政协委员们进一步深入基层,感受百姓冷暖,与此同时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和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撰写提案,为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言献策。
 

倾听诉求,牵挂着百姓牵挂的实在事

  伴着晨光,康乐县令牌·玖号院党员活动室中,物业工作人员正将红色标签贴在档案盒上,“我们用不同颜色的标签来标注需要不同帮助的业主,联合社区一起为他们解决难心事烦心事,并定期开展‘回头看’。”
  小小的彩色标签,是物业公司开展“分色服务”的创新举措。而这幕场景,则被来此调研的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敏锐捕捉到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省政协社法委撰写提交了《关于重视社区物业管理问题建立和谐的基层群众社会关系的提案》,围绕物业管理与权益纠纷、物业收费与对物业公司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应在尚未建立业主委员会的地方,由社区居委会牵头,尽快建立物业管理委员会,由管委会协调物业公司依法决定物业管理中有关共有和公共管理权利的重要事项。应大力开展宣传普及《民法典》中与物业有关的内容,使物业和业主双方都能知法、懂法、守法,正确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应加强监督管理,定期检查相关法规制度的落实情况,注意防范和打击物业管理领域的腐败行为,创造一个清廉的行业环境。
  而在调研中,社区物业负责人也倒出“苦水”:“面对问题,我们不遮掩、不推责,可偌大的一个社区,怎样才能及时知晓每位居民的诉求?”
  事实上,紧紧依靠群众、搭建“前沿哨所”,这事儿就不难。民进甘肃省委会在《关于进一步做好主动创稳工作的提案》中建议,应持续提升基层管理网格的信息采集专业化水平,推进“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工作,构筑基础网格“全面覆盖、边界清晰、管辖权属明确”的服务管理体系。推进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平台的深度融合,发挥“码上反映”功能效用,通过完善管理网格,实现“横向打破信息孤岛、纵向联动政府社会”,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也可学习借鉴“红领工作站工作经验”,推动治理重心、服务、资源、保障向社区一线下沉,实现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常态长效。
  

健全机制,解决好“解决不了”的烦心事

  最近这些年,每到春节前后,高台县骆驼城镇果树文化广场就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几百位村民欢聚一堂吃“百家宴”,共同欢庆骆驼城镇的“邻居节”。
  然而,这样欢快热闹的场景在过去是看不到的。骆驼城镇曾因民俗习惯、村务管理等原因,矛盾纠纷频发。可在2023年,这里成为了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评选出的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之一,变为了典型榜样。
  古城的“巨变”,引起了一名政协委员的注意。
  “进入民事诉讼程序的案件中,多半纠纷是可以通过调解来解决的。”省政协委员席小鸿在《关于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提案》中写到,“针对人民群众发生纠纷后不知去哪里解决的问题,各级政府、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责任主管部门应当就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对接部门、对接方式等,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宣传,让当事人可以及时找到解决途径,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还应依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台,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对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化解,或引导纠纷当事人至对口行政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等处进行专业化纠纷化解。”
  提案承办单位省司法厅就委员提案进行答复,表示自承办提案后,已在全省部署开展“人民调解助推主动创稳”专项行动、调解组织“十进”活动等,积极主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未来也将继续运用好委员的提案,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确保基层矛盾化解的行稳致远。
  在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方面,民进甘肃省委会在提案中也建议,应健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强化预防预警能力,有效防范矛盾风险,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排查调处;应完善安全防控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项专门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应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黑拐抢以及侵财类等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违法犯罪。
  

加强保障,“守护好”守护人民的工作者

  走近省政协委员李琰的办公桌,可以看到桌上放着一份文件。“李琰委员:您提出的《关于解决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报酬的提案》收悉,现结合财政职责答复如下……”
  这是省财政厅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394号提案的答复。目前,答复中的举措已由印在纸面上的油墨,转化为了具体的行动。
  省政协委员李琰在深入调研后提出,请省委省政府综合考虑法院诉前调解工作在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由省级财政专项列支法院特邀调解员的报酬,或由同级财政预算足额保障,保障全省法院诉源治理和诉前调解工作更上一层楼,为法治甘肃、平安甘肃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提案承办单位省财政厅表示,2023年,省财政厅与省法院共同印发《甘肃省人民法院财务管理办法》(甘财政法〔2023〕11号),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业务经费开支范围包括办案(业务)经费和业务装备经费”。目前,中基层法院主要有中央政法转移支付和全省法院业务费两类专项资金,均可用于安排诉前调解经费,可以更好应对经费需求的波动。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句话既形象概括了基层工作的纷繁复杂,又反映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的痛点,归根结底还是缺少人员。
  对此,省政协常委、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马相忠深有感触,他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社区队伍建设 提升社区工作水平的提案》中提出,要落实万名社区工作者选聘计划,科学核定社区工作人员数量,及时配备到位。要健全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序列,完善薪酬增长机制,吸引有热心、有爱心、有耐心的人员充实社区工作队伍。各级财政要加大对社区工作经费倾斜力度,通过购租等方式,切实解决社区服务用房,提升社区阵地建设水平。要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适时组织对外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大力发展和培育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政协提案聚焦的是基层社会治理,希冀的是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热腾腾的烟火气中,在温馨的平淡生活里,一份份提案还将继续发挥作用,用心用情展现出提案人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