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百年酱园“太和号”记趣
2024年10月21日
字数:928
版次:03
从卓相爷开酱园谈起
蜀中,卓文君当垆买酒被传为千古美谈;而卖酱也属雅事,却鲜为人知。《宋史·隐逸传》说:“薛翁即酱翁,蜀隐君子善易,以卖酱隐。卖酱有隐士风雅,故经营酱园的就不乏官宦之家。”清道光年间,成都街头就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卓秉恬,卖过酱,道光年间拜过相;门前桅杆斗加斗,广益号的好酱油;柜上站了四个“吼”,斗大酱字映壁头。
卓秉恬,华阳人士,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官拜文渊阁大学士。他的相府在棉花街,即现在的成都市东风路二段。广益号是他家开的酱园。因为主人是“相爷”,位高身荣,广益号也特别讲排场。其柜台上总摆着四个方形锡盒,上有木制的油漆小圆盖,状如凸,象征着四个护兵的头盔。过去官吏出门,有护兵吼道开路,显示威风。因此,护兵被称为“吼爷”。柜上放四顶象征性头盔,表示有四个“吼爷”站班。桅杆“斗加斗”即指双斗桅杆。酱园的身价被抬高,其伙计也被尊为先生。酱园铺面的后进,有一堵大照壁,上书着斗大一个“酱”字,四周配以图案,可与官家当铺的“当”字媲美,以显示大商家的阔绰气派。以后,各酱园相继沿仿,成为大酱园的标志。
主人名重,东西又好,市民对广益号非常信赖。当时有一则趣闻;有人买了酱油回家,家里认为不是广益号的酱油不要,令其退掉另买。其人无法,只好乱打主意,在路上吐了一泡口水在酱油里,回去撒谎说己换成广益号的。家里人拿过瓶子一看,大喜说:“这才是广益号的好酱油嘛,泡泡儿还没有散呢。”
相爷家卖酱,促成了近代成都酱园业的兴盛,其标志是酱园公所的建立。《成都县志·同治十三年》载:“酱园公所,咸丰三年(1853年)酱园行捐资公置。”该所建立在北门头福街。当时商界中建立“公所”这样规模的组织并不多。酱园业众多的神会,如太阳会、雷神会、文昌帝会、财神会等,年年都在酱园公所举行。
酱园行还捐购义塚两处。一处在外北凤凰山附近,一处在青羊官瘟祖庙附近,共占地两百余亩。两处各树一座“酱园碑”。碑上镌刻着捐款酱园的招牌和捐款数目。记得有广益号、永茂号、太和号、豫昌隆、秀谷园、正昌德、生山号、时昌号和同太号等数十家。到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酱园行改组帮会,分为盐酒帮和酱园帮。据史载:酱园帮有卓氏广益号,陈氏正昌通,胡氏太和号等四十余家。
(连载一)
蜀中,卓文君当垆买酒被传为千古美谈;而卖酱也属雅事,却鲜为人知。《宋史·隐逸传》说:“薛翁即酱翁,蜀隐君子善易,以卖酱隐。卖酱有隐士风雅,故经营酱园的就不乏官宦之家。”清道光年间,成都街头就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卓秉恬,卖过酱,道光年间拜过相;门前桅杆斗加斗,广益号的好酱油;柜上站了四个“吼”,斗大酱字映壁头。
卓秉恬,华阳人士,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官拜文渊阁大学士。他的相府在棉花街,即现在的成都市东风路二段。广益号是他家开的酱园。因为主人是“相爷”,位高身荣,广益号也特别讲排场。其柜台上总摆着四个方形锡盒,上有木制的油漆小圆盖,状如凸,象征着四个护兵的头盔。过去官吏出门,有护兵吼道开路,显示威风。因此,护兵被称为“吼爷”。柜上放四顶象征性头盔,表示有四个“吼爷”站班。桅杆“斗加斗”即指双斗桅杆。酱园的身价被抬高,其伙计也被尊为先生。酱园铺面的后进,有一堵大照壁,上书着斗大一个“酱”字,四周配以图案,可与官家当铺的“当”字媲美,以显示大商家的阔绰气派。以后,各酱园相继沿仿,成为大酱园的标志。
主人名重,东西又好,市民对广益号非常信赖。当时有一则趣闻;有人买了酱油回家,家里认为不是广益号的酱油不要,令其退掉另买。其人无法,只好乱打主意,在路上吐了一泡口水在酱油里,回去撒谎说己换成广益号的。家里人拿过瓶子一看,大喜说:“这才是广益号的好酱油嘛,泡泡儿还没有散呢。”
相爷家卖酱,促成了近代成都酱园业的兴盛,其标志是酱园公所的建立。《成都县志·同治十三年》载:“酱园公所,咸丰三年(1853年)酱园行捐资公置。”该所建立在北门头福街。当时商界中建立“公所”这样规模的组织并不多。酱园业众多的神会,如太阳会、雷神会、文昌帝会、财神会等,年年都在酱园公所举行。
酱园行还捐购义塚两处。一处在外北凤凰山附近,一处在青羊官瘟祖庙附近,共占地两百余亩。两处各树一座“酱园碑”。碑上镌刻着捐款酱园的招牌和捐款数目。记得有广益号、永茂号、太和号、豫昌隆、秀谷园、正昌德、生山号、时昌号和同太号等数十家。到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酱园行改组帮会,分为盐酒帮和酱园帮。据史载:酱园帮有卓氏广益号,陈氏正昌通,胡氏太和号等四十余家。
(连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