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开拓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新路径 构建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新格局
2024年09月23日
字数:1,911
版次:06

王学军 甘肃省政协委员 甘肃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





   甘肃作为中华文明和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近年来抢抓中医药发展机遇,推动全省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省份和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甘肃着力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通过医疗援助,中药材出口,岐黄中医学院(中医中心)建设等方式不断加强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同时也为构建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新格局作出了有益尝试。
  一、甘肃中医药大学岐黄中医学院(中医中心)建设成效。甘肃中医药大学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医药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交流合作“要统筹打造品牌亮点,不断擦亮小而美项目金字招牌”指示精神,本着“文化先行、医药互促、强化认同、实体合作”的思路,坚持以文带医、以医带药、以药带商,广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截至2024年上半年,甘肃中医药大学开展海外培训近30期,培训医疗卫生人员、国学学员12万人次;开展中医诊疗义诊5万余人次,治愈率、有效率达到63%以上。
  二、推进岐黄中医学院(中医中心)建设对构建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新格局的现实意义。第一,推进岐黄中医学院(中医中心)建设,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传播“软实力”。甘肃中医药大学通过学院(中心)开展的中医药教育,中医保健、针灸、骨伤等中医药治疗养生培训,让“一带一路”国家人民和医疗工作者科学、系统地了解掌握中医药文化和中医治疗技能,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也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第二,推进岐黄中医学院(中医中心)建设,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疫情期间,甘肃中医药通过白俄罗斯、巴基斯坦、泰国、巴西、匈牙利等国的岐黄中医学院(中医中心),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治未病”理念广泛传播。同时,岐黄中医学院(中医中心)开展“太极拳”“五禽戏”“五音”“香薰”“气功”“养生”等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体验。第三,推进岐黄中医学院(中医中心)建设,有利于培育中华文化创新的“活水”。甘肃中医大学岐黄中医学院(中医中心)积极运用中医预防治疗和中药鉴定理论与各国医科大学合作开展地方病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研究,其中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康复治疗等方面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
  三、以岐黄中医学院(中医中心)建设为桥头堡开拓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的实践进路。
  第一,应加强岐黄中医学院(中医中心)发展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为学院(中心)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因此,推动学院(中心)建设,首先要抓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把学院(中心)纳入国家总体外交工作,把中医药合作纳入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的各项双边、多边合作机制。要遵循“点面结合、凸显特色、适当调整”的原则,完善和丰富学院(中心)区域合理布局。要通过政府间协作,有计划培养亲华友华的中医药国际复合型人才,搭建起中医药留学生教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疗工作者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的“双向桥梁”,让本土中医药人才成为中医药“走出去”工作的推动者、宣传者和传承者。要推动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立法和市场准入,充分发挥学院(中心)“六位一体”的功能,凸显中医药“简、廉、便”的特点和独特的临床疗效,赢得广大民众的认可,形成群体效应和强大的群众基础,推动当地中医药相关法规和制度的制定。
  第二,应探索建立健全岐黄中医学院(中医中心)管理体系。要明确具体负责学院(中心)的国家部委,牵头抓好建设。要健全学院(中心)管理机制,及时总结经验和可操作性的运行模式,为国家分类别、级别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提供有益的政策支持。要探索建立一套国内外统筹协调、相辅相成的综合管理体系,通过制度设计维护学院(中心)的稳定运行。要探索建立政府指导下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将考核和评价机制贯穿学院(中心)建设始终,提升建设质量。
  第三,做强岐黄中医学院(中医中心)主流品牌,探索共建医疗共同体。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密切联系,做大做强已经初见成效的学院(中心),形成品牌示范效应,全面构建涵盖医疗、康复、培训、科研和养生的海外中医药服务产业链。同时,以学院(中心)建设为契机,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医药历史和现状的解读,探讨如何发挥中医药的实际疗效和文化功能,真正构建起符合各国民众身心健康的中医药预防保健体系。要充分发挥澳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的协调推动作用,落实落细陇港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合作发展座谈会会议成果,在地方中医药院校与港澳院校合作、岐黄中医学院(中医中心)建设上形成关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顺畅、体制更加融通的新范式,力争实现中医医院在国境外执业的零突破,以新的中医药“走出去”的模式,推动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