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形有感有效工作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4年08月19日
字数:2,070
版次:03
姬安岳
甘肃社会主义学院作为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和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部门,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要求细致入微地体现在教学培训、科研资政、管理服务等诸多方面,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不断增强工作实效、广泛凝聚共识,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贡献社院力量。
一、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教培的主要内容。立足政治共识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发挥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依托社院为全省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基地”这个平台,有形有感有效做好统一战线领域代表人士的思想引领。今年举办了全省民委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专题研讨班、全省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育暨教学科研工作能力提升培训班、酒泉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第五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培训班、西藏自治区宗教界代表人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国情参学培训班,累计培训相关代表人士300余人。教学过程中,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分类别、分层次地设计课程体系,不断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形式,综合运用研讨式、案例式、访谈式、情景式、现场教学等方法,让学员参与沉浸式学习,增强理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在课程设置上,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传承与创新相统一,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坚持“两个结合”,充分展现中华文化底蕴和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教材,不断挖掘适合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素材,丰富充实培训课程内容。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学员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工作能力,更好发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的作用。
二、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的支撑作用。落实《关于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建设的意见》,发挥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作用,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创新工程为牵引,搭建平台、创造机会,鼓励教师潜心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对策研究,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基础性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深化民族、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等概念内涵外延的研究,提高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完成《甘肃‘一廊一区一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实践研究》《新时代甘青宁地区党的领导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成机制研究》等6项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课题、甘肃省民委课题和学院课题研究。学院研究人员撰写的《伟大建党精神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启示》《少数民族红色文化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教育中的价值功能和作用发挥》等10多篇论文在重要期刊发表,其中《伟大建党精神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启示》被人大复印资料报刊《民族问题研究》辑目索引。《关于甘肃涉藏地区省际边界城镇构建多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实证调研报告》获全国民族工作调研报告优秀奖,《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N”进活动的实证调研报告》等调研报告获全省民族工作调研报告一、二、三等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若干问题研究》《甘肃宗教工作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被列为省委统战部2024年民族宗教研究课题。《甘肃伊斯兰教教派门宦问题调查研究》《新时代城市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立项为2024年省委统战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宗教中国化理论与实践”项目。同时,近两年积极举办了以“弘扬黄河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助推甘肃高质量发展”和“传承创新陇原特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研讨会,为做好新时代甘肃民族工作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三、擦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品牌。发挥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宣传基地作用,注重深入基层同各民族群众共同发现共同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引导各民族群众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让“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理念深植全省各民族儿女心中,不断筑牢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连续两年组织年轻教师,深入全省86个县市区中学、职业院校及宗教场所、基层窗口单位,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构建全覆盖、常态化的社会面宣传教育机制,打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宣传教育渠道,增强群众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认知、情感共振、归属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宣讲过程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实的史料、生动的故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现代文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进行阐释解读,使党的民族工作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烙在干部群众心坎上”,累计宣讲192场(次),受教育5.4万人,积极助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事业,为甘肃现代化建设事业更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兼),甘肃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