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协商助力化“结”为“解”
2024年08月05日
字数:1,559
版次:01
通讯员 张永玲
基层协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形式和路径。近年来,定西市政协立足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建成委员联络工作室81个、乡镇(街道)政协工作站122个、村(社区)协商议事室1968个,让委员“沉”入基层,将协商挺在一线,广泛搭建平台,深度协商议事,把履职作业写在基层大地和民生一线。
议出安居幸福来
安定区葛家岔镇黑营村房屋建设标准低,村庄布局杂乱,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且部分群众的庄宅在地质隐患点上。如何动员农户拆除旧宅,选址新建成了黑营村多年来一直想要解决的难题。全省生态及地质灾害搬迁政策出台,让黑营村“当家人”有了主意,将“如何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议题搬到村上协商议事室内,邀请村委会成员、协商议事会成员、老党员、群众代表各抒己见,共同商讨,最终达成共识:根据农户个人意愿,决定集中安置15户,进城安置1户,商定建设集中安置点1个。
目前,集中安置点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幸福家园指日可待。在建设过程中,有村民对搬迁后的生活表示担忧。黑营村协商议事会成员又通过走访群众、了解民意等方式进行广泛调研,采取七步议事程序开展说事议事,商议决定搬迁点上配套设施和产业,让搬迁群众早日住进梦寐以求的幸福家园。
定西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史炬炜介绍说,定西市自然资源系统在生态及地质灾害搬迁工作中引入政协协商议事机制,广泛听取民意,助力避险搬迁,各项工作因此推进得很顺利。
药香里的“政协味”
进入夏季,漳县殪虎桥镇铁沟村,大片大片的蒲公英花开得正艳,黄色的花朵格外夺目。铁钩村返乡创业青年龚建宏以前一直在外务工,后来了解到蒲公英种植经济效益高,且铁沟村适宜种植,他决定回乡创业,但是土地流转成为他的难题。村民协商议事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一事一议”,开展协商议事。
在协商议事会的推动下,龚建宏很快就流转到150亩土地种起了蒲公英。
“蒲公英长势非常好,每亩产量预计在2500斤到3000斤,现在开始收第一茬,今年预计收割四到五茬。”龚建宏介绍道。
不起眼的蒲公英,成为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好项目。村民朱云莲在蒲公英种植基地务工,“去年开始我就在基地干活,家里的活也不耽误,每天可以挣100元左右。”
蒲公英具有利湿通淋、消肿散结等功效,恰如政协基层协商,打通基层社会的堵点难点痛点,顺民意、通民心、利民生。
陇西首阳镇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成立之初许多问题都存在分歧。“药都有约”协商议事会组织农业界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协商后确定了基地选址、经营合作、利益分配等问题。
思想通了、行动快了,基地很快建起来。村民闫百平感慨地说,“药材整体效益比种玉米好,我去年种了5亩,就收入2万多元”。
留守老人吃上了“政协饭”
通渭县平襄镇孟河村不少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老人的饮食起居成了在外子女的牵挂。老人吃饭问题怎么解决、生活质量如何提高?政协委员雷岩将这一社情民意反映到通渭县“通事商”平台。平襄镇随即组织召开专题协商议事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商定了解决办法:利用村委会闲置办公用房创办留守老人食堂,解决留守老人吃饭难的问题。
老人们含着眼泪高兴地说,自己吃上了“政协饭”。
民生无小事,政协总牵挂。
针对部分老旧小区围墙潮湿、倾斜有裂缝、阻挡光线,且儿童经常爬墙玩耍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安定区政协委员李景辉牵头与相关部门、住户代表“约定协商”,衔接申请改造工程项目,将原有围墙拆除建成透光、安全、美观的铁栅栏,“拆墙建栏”为安定区老旧小区改造总结了成功经验。渭源县麻家集镇麻家集村边庄小学撤并后,通过“源头协商”,利用社上硬化巷道的机会,动员群众义务投工投劳,省出来的资金硬化了学校小操场,拆除了旧房屋,改建成老年活动室,“小协商”办成了“大事儿”,更充分激发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活力。